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图书搜索:    
图书产品About
     名家精品
     文学小说
     时尚旅游
     精典童画
     历史纵横
     神秘文化
     动漫绘本
     经管励志
     精品社科
     其他
图书产品>>详细介绍

失落的王朝    
作 者:蔡冬萍
品 牌:精典博维
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当当网购买  
开 本:16开
版 次:1版1次 卓越网购买  
页 数:240页
装 帧:平装 京东网购买  
定 价:36.00元
  苏宁易购  
ISBN :978-7-5511-0579-8
分享到: 更多

图书内容:

本书讲到的几个王朝,有的在历史上昙花一现,有的则活跃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对汉文明影响甚巨。

楼兰、大宛、古格、龟兹、古蜀等一个个小国家,以各自的神采丰富着我们的文明。顺着蛛丝马迹,慢慢地走近那段历史,在断层的真相中,感悟那些神秘消失古国的灿烂的文明。

 

作者介绍:
  蔡冬萍
  少无所长,唯文学以好之,自幼以来,酷读古今中外经典书籍不计其数。儒释道,基督之书已有所旨。大学之时,尚习古诗文百余篇,古文数十篇。于今之所学,散文三百余篇有之。
    夫莎翁之作,托翁之书,但丁之神曲且有所受,慨而叹之。往昔所作尚未发表,如其有时,公之于众,吾之所愿,谨此。

编辑推荐:
  需找楼兰、柔然、大理等几个被世人视为“神秘莫测”的王朝文化。
  用笔尖解开神秘古国的面纱。
  楼兰、大宛、古格、龟兹、古蜀……这一个个小国家,以各自的神采丰富着我们的文明。顺着蛛丝马迹,慢慢地走近那段历史,在断层的真相中,感悟那些神秘消失古国的灿烂的文明。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华夏第一王都的前世今生 
  时光退回到三千多年前的夏朝——一个文明奠基的奴隶制王朝:恢弘的王宫内,尊贵的王高坐于宝座之上,俯瞰着虔诚地伏于他神威之下的臣民;成群的奴隶恭顺地穿梭于青铜冶铸的作坊里,奉献着智慧、劳动、忠诚、尊严,制作出各式精美的青铜制品;神秘的祭台前,代表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祭司高举法器,喃喃地说着一些“人”听不懂的语言,血淋淋的牺牲献祭着崇拜;一切繁华终了,地上的王完成他在人间的使命、回归大地之时,依然不改对权势的恋栈,把他生前所享用的一切都复制到地宫里,包括活生生的奴隶……
  只是,这兴盛的王朝,这繁华的都城为何竟衰败了呢?是败于敌手还是亡于内忧?时至今日,还是一个有待破解的谜团。
  华夏第一王朝的建立 
  夏桀失国 
  二里头的身世 
  二里头的待解之谜 

  第二章    庸中佼佼的古老庸国 
  庸人自扰、庸庸碌碌、平庸无为……庸,字典里解释为平常,不高明,愚昧,没有志气,没有作为。庸,似乎已成为一个贬义的字眼,庸人,被认为是一群没有才干、没有理想、没有智慧的人。然而,上古时代,正是一群“庸人”建立了一个以“庸”为名的国家。而且值得称道的是,庸国这个古国,在历史上一点也不平庸,可谓是庸中佼佼。
  或许,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对庸国毫无印象,它曾经的辉煌还被历史的迷雾所湮灭。然而,透过厚厚的历史云雾,翻检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仍然不难追寻到庸国的蛛丝马迹、采撷到它偶尔遗漏的凤毛麟角,原来它所孕育的远古文明依然光彩照人。
  中华文明的新源头? 
  盛极一时的古国 
  大庸的隐逸传奇 
  独特的庸国文化 

  第三章    蚕丛故里的古蜀传奇
  在遥远的历史上,成都平原究竟孕育了多少传奇?早已为人所熟知的蚕丛纵目、鱼凫神化仙去、杜宇化鹃、开明复活等传说是否就是真实的古蜀历史?李白就曾因为国王先祖是谁、由何而来、如何建国都没有确切的答案,而叹曰“开国何茫然”。长久以来,古蜀国的历史一直是云遮雾罩,成为难解之谜。
  人们相信古蜀国的存在,并找寻着它存在过的证据。那么,这些证据能被找到吗?
  又是一个谜一样的文明。 
  神的国度,现实的传奇 
  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相 
  探寻三星堆未解之谜 
  金沙遗址——金玉王朝之都 
  曲终人散尽 

  第四章    草原上崛起的匈奴帝国
  他们是一个崇拜狼的草原游牧民族,曾经游荡在西北坦荡的土地上。他们是一个张扬着英勇无畏和冒险精神的民族,像狼一样地野性、剽悍、骁勇善战。身上的血性和争斗天性决定了他们不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甚至连骄傲的始皇帝,也要倾国之力筑起长城防止其进犯。他们骑着神骏的宝马从草原上走出,以铁骑杀伐征战,成就了霸业。
  属于匈奴人的辉煌时代已经成为过去。震慑四方的传奇、拥有超强作战力的骑兵,都成为了历史。曾经的屠戮、争斗、血腥,在渐渐平静下来的历史面前,越来越显示出神秘的一面。一个说不清来历的民族,创造了一个个金戈铁马的故事之后,慢慢走出历史的视线。虽然渐行渐远,但传奇仍在。
  匈奴与汉的较量 
  冒顿的政治历险 
  草原之子的迁徙 
  上帝之鞭——阿提拉 
  匈奴人的最终归宿 

  第五章    宝马脚下的大宛古国
  西方的特洛伊战争,因为美女海伦,而多了一些浮想联翩。一个美女和一场战争,残酷与美丽并存,无论是视觉上还是感官上,总会产生强烈的反差。而在汉朝,汉武帝因为一匹传说的天马,而发动了一场战争。虽然这其中不乏政治因素的存在,但英武的皇帝用一场盛大的战争,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迎接神骏无匹的天马,而因为这场战争,大宛更是在一夜之间站到了历史的风云榜上。
  那么,大宛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回到遥远的古代,来审视这段历史……
  天马的故乡 
  天马的千年传奇 
  天马之战 
  覆灭的轨迹 

  第六章    灿烂文明深处的千年龟兹
  这是一个生长在绿洲上的乐舞之国,优美的乐舞名动天下,连中原上邦的大唐也采用其乐舞元素。
  这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东汉在这里设立西域都护府,唐代在这里设立安西大都护府,它是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这里山川壮丽、物产丰富、文化昌盛,生活着一些有艺术家气质的人,他们的壁画美轮美奂。
  这里是伟大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故乡,是佛教东传的阶梯和桥梁。敦煌以西规模最大的石窟群,形成了独特的石窟艺术。
  作为一个处于文明交汇点上的文明古国,它以兼容并包的文化心态,融各家所长,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龟兹文化,对中原地区和中亚地区的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龟兹王的政治婚姻 
  龟兹乐舞入中原 
  鸠摩罗什与佛教文化 
  坎坷国运与倾覆 

  第七章    胡风浓烈的乌桓王国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左右,乌桓部落就曾出现于科尔沁草原上。他们在那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但同时也留下了许多谜团。对于这段历史的真相,史学家有满腹的疑问:如此奇怪的称谓因何而来?这是一个怎样的部落?他们与中原的汉族有往来吗?他们最终又怎样消失匿迹的……
  直到1956年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属于早、中期乌桓的墓葬被发掘,困扰史学界多年的疑团才解开,随着数以万计的文物出土,这个古国的轮廓得以渐次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乌桓与匈奴、汉魏之关系 
  威震中原的乌桓铁骑 
  曹操北征乌桓之战 
  蹋顿之死 
  
  第八章    政权林立的鲜卑王族 
  他们从山上来,髡头小辫,配饰满身,甚至连男人也戴耳环、项链、指环,他们从崇拜巫术到信仰佛教,几经波折给世人留下云冈石窟等宝藏。在上演过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爆发出令世界为之震颤的力量后随风远逝,历经了千年的岁月,种族主体被中原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同化演变殆尽。
  人们不会忘记这个发源密林、艰难西进、遗失异域的民族。只是在震撼、赞叹、惋惜之余好奇于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不断地猜想着,思索着:一个茹毛饮血的部落,是如何在大鲜卑山的群峰密林之中繁衍生息的?是如何在历经上千年的游猎生活之后走出丛林的?又是如何经历千难万险辗转中原建立伟业的?撑起的半壁江山如何轰然倒塌……
  鲜卑山下走出的部落联盟 
  遍地开花的政权 
  北魏风云动 
  鲜卑风俗与遗迹 
  李世民是鲜卑后裔吗? 

  第九章    沧桑迷离的楼兰古城 
  这里曾是丝路重镇,商贾云集,这里曾人声鼎沸,繁花似锦,这里也曾鸟语花香,人间仙境,而如今,那断墙残壁在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漫漫黄沙遮盖了昔日绿洲上的城市,枯树涸井在演示着时空变换的无奈,一切仿佛凝固在了梦里,是什么使繁华灰飞烟灭?是什么使水乡泽国成了荒漠废墟?多少灿烂文化悄然逝去,只留下那代代相传的轶事奇闻。
  借助高科技手段,怀揣着对楼兰的好奇和向往,探险家、研究学者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那荒漠中的古堡、那沉睡千年的惊世容颜,以无法看透的玄奇与神秘,带给世人超乎想象的赞叹。楼兰,一个千古迷梦。
  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古楼兰惊世再现 
  “楼兰姑娘”和稀世彩棺 
  楼兰消失的猜想 
  
  第十章    见首不见尾的契丹民族 
  他是孤独的游侠。骑着一匹瘦弱的白马,见惯枯藤、老树、昏鸦。自土河而来,边走边采摘着朝霞落日的五彩光华。
  她是草原的明珠。粲然一笑,百花盛开,草木葱茏。她骑着一头温顺的青牛自湟河而下。
  相遇了。
  两人一见钟情。自此,喜结连理、比翼双飞。生下8个儿子,衍生出契丹部落8个分支。
  这是契丹起源的传说。即使是一个如此剽悍的民族,也有着如此温婉美丽的故事。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即坚固之意。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威武的民族,曾经挥斥长城内外,饮马黄河,建立过强大的王朝。
  然而在亡国之际,他却将他的族人、他的姓氏、他的文字转瞬之间全部带走,仿佛从未来过这片广袤草原,或许他从未有意将大辽王朝留与后人评说……
  契丹往事 
  开国皇帝阿保机 
  难解的“天书” 
  契丹人的下落 

  第十一章    威震漠北的柔然汗国 
  中国古代,曾有许多游牧民族驰骋在漠北大草原,与南方农耕文明一争高下。他们游牧于蒙古高原,辫发左衽,居穹庐毡帐,逐水草畜牧,无文字,以刻木记事。柔然就是其中一个留下过传奇历史的古代北方民族。这个民族建立了一个像匈奴那样的强大政权,存在的时间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可是关于这个古老的民族,除了我国历史文献有一些简约的记载外,其他各种资料(包括文物考古、外国资料)也是寥寥无几。截至目前,国内对它的研究还十分薄弱。
  柔然,这个温柔而诗意的字眼,总给这个王朝带来印象上的错觉,在历史洪流里有过大起大落的柔然王朝,经历了强盛—衰败—复兴—灭亡之后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要讲给我们。
  一个奴隶创造的神话 
  将西征进行到底 
  雄风难振国落长安 
  茹茹公主传奇 
  巫术盛行与草原习俗 

  第十二章    姗姗来迟的“自大”夜郎 
  一天,一位美丽女子在河边洗衣浣纱。突然,一根大竹子从水中漂到女子的脚边。女子推了几次竹子仍旧漂回来,正要再推,忽然听到竹子里传来婴儿的哭声,很诧异,于是把竹子带回了家,用柴刀破开,竟然在里边发现了一个男婴。善良的女子将男婴养育成人,若干年后,这个男婴出落得仪表堂堂,文武双全,英勇善战,成为西南一个地区的首领,统一了若干个小支系民族,最终建立了夜郎国。
  夜郎国的历史根源只能从这个美丽传说中搜寻,一直以来,人们从未发现过夜郎国的蛛丝马迹。它总是让人摸不到头绪。有人甚至认为,夜郎国可能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一个空中楼阁。还好,贵州一带的考古发现告诉世人,夜郎国是真实存在的……
  寻找“自大”的夜郎国 
  夜郎古国的四重面纱 
  活在彝族历史中的古夜郎 
  夜郎印玺与“活人坟” 

  第十三章    居在风花雪月里的大理国 
  总有这样的地方,数十亿年沧海桑田,成就其神奇和惊喜;总有这样的地方,生命数百万年的演化,成就其自然的和谐与美丽;总有这样的地方,人类历史几千年的积淀,成就其民众的包容与仁爱。大理,就是其中之一。
  大理,远处彩云之南,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川秀丽,四季如春,曾经是古代“南诏国”和“大理国”500年都邑所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佛教随着“南丝绸之路”的通道进入这里,兴盛的佛教曾让十位坐拥江山美人的帝王遁迹空门、念经诵佛。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文献名邦”,去看看它的“风、花、雪、月”,去感受金庸笔下那个恩怨纠葛的段氏家族,去了解隐遁的帝王,还有那独特的风俗……
  大理的风、花、雪、月 
  大理的历史变迁 
  历史与传说中的段氏家族 
  儒雅的佛国和出家的国王
  割耳而葬与祀典文化 

  第十四章    雪域高原上的古格王朝 
  一千多年前,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曾经有过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盛极一时的王国。他巍立于雪域高原之上,以富庶和独特的文明闻名于世。他叫古格。在吐蕃王朝以后雄踞西陲,有声有色地上演过一幕幕历史悲喜剧。
  然而,300年前这个偌大的王朝却陡然丧失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瞬间消失于茫茫的沙海中。史家的笔从容挥洒,记下了金戈铁马、慷慨悲歌,记下了佛号慈悲、法相庄严,记下了神秘的“古格银眼”,但唯有古格王朝只留给我们一个残缺的城堡遗址。
  一个有过700年辉煌文明的古格王朝,如今静静地嵌在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任凭长风浮云从它的上空无情掠过。
  历史上的古格王朝 
  古格遗址 
  古格银眼与黄金之都 
  古格王朝的消逝 

  第十五章    活跃在贺兰山下的西夏帝国 
  贺兰山下,曾经活跃着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民族。他们将贺兰山奉为神山,在那里建造了许多寺庙殿宇,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他们是贺兰山流传的一曲长歌,是华夏史永不磨灭的一段记忆。
  这个民族就是党项族建立的国家,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夏。
  西夏独特的美酒酿造给历史留下一缕飘香的文化。而西夏剑,则述说着它先进的冶炼技术。
  然而,太平盛世终究成为过眼云烟,西夏后期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就曾先后六次讨伐,摧毁都是悲残的,一切屈辱都难以言说,不必怀疑的是结果,大漠、黄土,承载着那个王朝的千秋家国梦。
  贺兰山下,一个帝国在崛起 
  是非成败转头空 
  黑城遗址里看西夏背影 
  兵器冶炼与美酒酿造 

图书书摘:
  曾经在三星堆出土的一把金杖上一幅神秘的图画被发现,上面有4根羽箭平行射穿两颗人头,箭头分别穿入两条鱼的头部,箭尾则是两只展翅的飞鸟。有人认为,两颗人头代表着梳笄发和梳辫发两个阶层,如今在金沙遗址出土的一条金腰带上,同样有人头、鱼、鸟、羽箭等图像,但人头图案却只剩下了一颗。是不是有一个消失或衰落了,剩下的一个成为了古蜀国真正的统治者?王权拥有者们似乎不仅继续掌握着古蜀国的王权,还得到了原来本不属于自己的神权。
  金沙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个铜立小人,梳的辫子跟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像一样,腰间还插着一根短杖。他头上戴着高冠,高冠象征着太阳,手却像青铜大立人那样无限夸大地举在胸前,依稀有笄发铜像的影子。
  古蜀人可能因一场莫名的变故而放弃了三星堆,迁到金沙。迁移过程中,王族趁乱抢夺了神权。
  历史真相也许就是这样。
  探寻三星堆未解之谜
  自广汉农民燕道诚在车水溉田时无意碰醒了沉睡3000年的三星堆文明之后,考古界就围绕这一奇迹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探究。随着一大批精美、神秘的珍稀文物将辉煌的古蜀文明真实而又匪夷所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连串惊天之谜接踵而来:三星堆出土的这些高鼻深目、阔嘴大耳的青铜兵团从何而来?这些面相奇异的青铜人像属什么人种?在达到其绚丽繁盛的最高峰时,当时无可匹敌的三星堆文明又为何突然像水银泻地般地从成都平原上消失?充满谜团的三星堆文明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脚步。
  寻找未解之谜一:文明在何方起源?
  三星堆的发现把古蜀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5000年。那么。三星堆文化究竟来自哪里?出土的数量庞大的青铜人像、动物竟然不归属于任何一类中原青铜器。青铜器上也没有任何文字,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颧面突出、阔嘴大耳,耳朵上还有耳洞,不太像中国人,倒像是“老外”。考古学家认为,三星堆人有可能来自其他国家,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杂交文明”。
  寻找未解之谜二:为什么会消失?
  古蜀国持续繁荣了一千五百多年之后,像和人玩捉迷藏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关于它消亡的原因,人们有种种可能的假想,但始终因证据不足而停滞在那里,一直没有新的发现。所有假想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类: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边是鸭子河,马牧河从遗址中间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遗址的形成是洪水泛滥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没有在遗址中发现洪水冲击后的沉积层,这一点颇让人费解。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器具多被破坏或烧焦,似乎证明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竟达数百年,这点很难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也是战争说最大的不通之处。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它实际上仍然没有回答出根本问题:古人为什么要迁徙?
  寻找未解之谜三:神秘的器具。
  先谈一下青铜:三星堆的青铜成分中不存在锌,而自然界中锌通常都是与铅在一起的,那么,青铜器中的铅和锌是怎样分开的?三星堆青铜器中还有微量的磷存在,磷有增加青铜的流动性和弹性的功能,而同时代的青铜器则是没有磷成分的;令人惊异的还有,三星堆的部分青铜器含有少量钙元素(钙元素能使合金的强度大大增强),这在世界青铜史上是没有前例的。我们不禁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三星堆人来自何方?他们的冶炼技术又来自哪里?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很是怪异。其中一个巨大的青铜纵目面具的一双眼睛更是令人惊异,它的眼球呈柱状向外突,凸出眼眶长达16厘米,中间有一道箍,似乎可以旋转,很像现代的望远镜。面具有一个巨大的鹰钩鼻、一双猪草状的大耳朵。地球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怪物形象,在世界各地的出土文物中也从未有这样离奇怪异的青铜像面具。对此,学者的解释很审慎,他们认为这很可能与早期的古蜀王蚕丛有关。古载:蚕丛纵目。可是,如果蚕丛是蜀人的祖先,他就应该是人,怎么可能长出机械一样的“纵目”?在另一个戴帽子的纵目面具上,那个冠形物似天线,这是否是用来接收宇亩其他生物的神秘信号?古史中有说:蜀王杜宇乃“从天堕”,这是否意味着三星堆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是天外飞仙?
  另外,在坑中出土了五千多枚来自印度洋的海贝,有人说这是朝圣者带来的祭祀品。有人则说这些海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汇,还有引起了学者们“土著象牙”与“外来象牙”争议的六十多根象牙。古蜀国真的“不与秦塞通人烟”吗?那么,这些外来物品又如何解释呢?。
  寻找未解之谜四:图画或文字。
  在祭祀坑中还发现了一件无价瑰宝——金杖。金杖上的图案像图又像文字,专家们各抒己见,也没有准确的说法。有的人已在试图破译,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刻画的符号不能表达语言。虽然权杖之说早已被大家认同,但其中图案引起的风波至今未平。
  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何时能被揭开,余秋雨看过三星堆后说:“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谜底解开之时,或许就是重新评价三星堆文明的时候。
  金沙遗址——金玉王朝之都
  2001年一个春天的下午,成都市西郊苏坡乡金沙村,一群工人正在蜀风花园大街的工地上施工,他们汗流浃背。突然,有人发现了大量白色的骨状物,还有一些石人、圆形石器和一些铜器,激动地高声喊着:“挖到宝贝了!”人们猜测着:是不是挖到古墓了?
  得到消息后,考古发掘人员立即赶到。很快,他们就从遗址中清理出珍贵文物千余件。这些文物绝大部分属于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少部分为春秋时期。文物包括金器三十余件,在出土的所有金器中,有金面具、金带、圆形金饰、喇叭形金饰,其中的金面具与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在风格上基本一样,其他各类金饰则是金沙村特有的。
  出土的玉器有四百余件,而且种类繁多,精美别致。其中最大的一件是玉琮,高约22厘米,颜色为翡翠绿,有着极其精细的雕工,表面有和头发一样细的微刻花纹,还有一个人形图案,可以说是国宝,它的造型风格与良渚文化完全一样。
  此外还有大量铜器、石器、陶器、象牙器出土,象牙总重量近一吨。
  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些文物,很多都是礼器,它们有着特殊的用途,应该是当时成都平原最高统治阶层才能用的东西。它们在风格上与三星堆出土文物相似。可见,金沙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金沙遗址的考古年代比三星堆大约晚500年左右,那么,金沙文明是不是古蜀人创造了三星堆文明之后创造的呢?从时间上看,不排除这个可能。
  再看在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一具青铜小立人,和在三星堆出土的小青铜立人相比,虽然在身高方面高矮差别悬殊,但造型却很像:同样有长长的衣服,同样的姿态,手中似乎都握着什么宝贝。这两个青铜立人似乎展示着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之间的深厚渊源。在金沙遗址中还发现了一些神鸟形状的青铜,它们和三星堆神树上的挂件极像。更为奇怪的是,揭示金沙与三星堆神秘关联的各种文物,很多已经碎裂成残片。

5、图书25%网络连载内容:
  他们曾经盛极一时。
  尽管一直被排斥在汉室的正统天下和文化之外,但他们却如生在原野中的傲霜花,以独有的特质积极地参与着历史,坚强地跟一个强大的社会机制和力量进行“对抗”。他们有的流淌着神族的高贵血统,从一片蛮荒之地走出,织就一个王国的基业和传奇;有的繁华于黄沙古道,勇敢地走出大漠的荒凉和萧瑟,婉转多情的姑娘以艳冠天下的美丽辉映着历史的天空;有的簇拥着远古的传说,唱响雪域高原的千古绝唱,以充满神秘想象力的文化张力与浩瀚的中原文明争奇斗妍……
  历史在这些古国的回眸中日渐丰饶,岁月因了楼兰美女、古蜀传奇、精绝女王而愈发活色生香。而他们,却像是一只顽皮的鸟儿,搅乱了历史的一池春水后骤然消失,徒留一地感慨穿梭在史家的笔触里。一时间,梦与现实交错,牢固的时光体系开始动摇。这些国家,几乎就在一夜之间,神秘地消失了。像是突然接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口令,匆匆地去赶赴那个离奇的聚会。茶未凉,衣不干,一切就像被施了一个难解的咒语,瞬间凝固了。
  风沙呼啸而过,肆无忌惮地掩埋了人去城空的古国繁华。他们去了哪里?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都如同那些湮没的古城一样,落在了时空的对岸。
  几千年后,新时代的阳光普照着大地。曾经车辚辚、马萧萧的繁华古道,在时光的变换中都变换了容颜,沧桑憔悴,再也不复昨日荣光。不见天日的古老文明,带着无处诉说的哀怨依然在黑暗中坚守着过往的秘密。终于有一天,有人把他们从地底下挖了出来。一股浸透岁月尘埃的气息喷薄而出,漫长的等待,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从恢宏的古城遗址中感受到昔日的辉煌。那些精妙绝伦的青铜面具、神秘的壁画雕塑、凄美动人的传说,冲突重重的阻隔,飘然落地。又一段故事团圆了!
  本书将要讲到的几个古国,有的在历史上昙花一现,有的则活跃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对汉文明影响甚巨。但是,它们都无一例外地给中华民族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格局。在5个多世纪的传承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神秘传说。据《史记》记载:“禹受封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因而其政权为“夏”。但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是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的。可惜,夏朝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因此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正式确认。而在后面讲到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出土,则为夏朝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证据。随着一系列巧压天工的青铜礼器和玉制品的重见天日,那个被湮没许久的王朝,又给历史捧出了众多的故事。
  遥想许多年前,楼兰风华正茂的时候,她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她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美丽的楼兰姑娘和着古老的拍子,在街道上翩然走过。即便是不懂风情的骆驼经过,也会停下来看上两眼。楼兰,是位于我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国都楼兰城(遗址在今中国新疆罗布泊西北岸)。其名称最早见于《史记》:“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楼兰人建立了国家,到西汉武帝时,楼兰归汉。汉政府对其进行管理控制,遣吏卒在楼兰城故地屯田,自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魏晋及前凉时期,楼兰城成为西域长史治所。但是在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离奇消失,只有深埋地下的古城遗迹坚守着它曾存在过的誓言。 
  接下来要说到的这个民族,非常厉害。它对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汉家天下造成的冲击,可是一言难尽。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所有人提起“匈奴”,都会忍不住心里一沉。它强大的作战力和执著的生命力,既让人佩服也让人“痛恨”。关于匈奴的来历,尚无统一定论。有人说他们是夏桀的后代,有人则说他们是来自西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衰落于公元1世纪(东汉时期),共活跃了约300年。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各部,势力强盛,统治了大漠南北广大地区。汉初,不断南下攻扰,因无力抵抗,汉政府基本上采取防御政策。武帝时,对匈奴开始还击、采取攻势,多次进军漠北,匈奴受到很大的打击,势力渐衰。宣帝甘露2年(公元前52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次年来朝。其后六七十年间,汉与匈奴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东汉光武建武24年(公元48年)分裂为二部,南下附汉的称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西晋时,曾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北匈奴于和帝时为东汉和南匈奴所击败,部分西迁。他们的后裔转战欧洲,又创下了另一番宏伟的事业,把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打得叫苦不迭。这是后话。总之,他们辉煌的崛起、黯然的落幕,也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战斗力的少数民族之一。

Copyright © 2013-2023 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2061212 传真:010-82061212-8002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7号德胜国际E座101室
Copyright @ 2023 www.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6371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