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图书搜索:    
图书产品About
     名家精品
     文学小说
     时尚旅游
     精典童画
     历史纵横
     神秘文化
     动漫绘本
     经管励志
     精品社科
     其他
图书产品>>详细介绍

《太平洋战争》(第二卷)    
作 者:山冈庄八
品 牌:精典博维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当当网购买  
开 本:
版 次: 次 卓越网购买  
页 数: 页
装 帧:平装 京东网购买  
定 价:39.80元
  苏宁易购  
ISBN :978-7-5155-0104-8
分享到: 更多

图书内容:
作者介绍:
山冈庄八(1907—1978),出生于新潟县小出町,本名藤野庄藏。17岁起开始从事印刷装订工作,26岁创编《大众俱乐部》并任主编,1934年左右开始写小说,师从长谷川伸。二战中,山冈庄八以从军作家的身份辗转于各战线,足迹遍布华北、华中、华南,甚至远赴泰国、马来西亚等地。1950年至1967年,执笔长篇小说《德川家康》。在本书还没有连载完毕的1965年,日本各界在帝国饭店为山冈庄八举行“《德川家康》突破一千万册纪念祝贺会”。与会者有日本首相佐藤荣作、经济部长田中角荣、日银总裁宇佐见、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日本通俗文学的旗手村上元三等700多名知名人士。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明治天皇》、《太平洋战争》被称为“认识日本民族的三部曲”。山冈庄八一生多产,还著有《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庆喜》、《高杉晋作》、《新太平记》、《德川家光》、《毛利元就》、《坂本龙马》、《山田长政》、《千叶周作》等著作。这些作品结构规模宏大,运笔细腻生动,代表了日本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山冈庄八逝世后,因其杰出成就,被追授瑞宝勋章。
    

编辑推荐:
《太平洋战争》为日本著名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历时十年的倾力呕心之作,亦是其晚年的封笔巨著,堪称是一部现代战争启示录。本书全三卷,以洋洋近90万言详述了从1941年4月13日《日苏中立条约》签订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这一段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的日本战争史、国际关系史。书中聚焦了一个个或惊心动魄,或风云诡谲,或血雨腥风的真实历史时刻;讲述了在太平洋战争策划发动的过程中各个罪魁元凶随战争结束灰飞烟灭、认罪伏法的过程;展示了日本民族发动的这场战争之历史、政治、经济与文化渊源。本书作为一代历史小说家山冈庄八的代表作,绝不是在简单地阐述历史和揭示真相,更是在反思这场战争,引导读者对民族、国家、战争、人性、信念等进行更深入骨髓的思考。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后,盟军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在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补给日趋匮乏的日军节节败退。新几内亚惨败、英帕尔作战失利、塞班岛全军覆没……自欺欺人的日本军部将士兵们送进一个又一个人间地狱。走投无路的日本士兵以肉身对抗钢铁战车,不断发动肉搏进攻,虽然取得了一定战果,但终究无力回天。日本海空两军陷入绝境后,战争史上罕有的自杀式攻击队——神风特别攻击队诞生,以一架飞机撞毁一艘军舰、飞行员绝无生还可能的殉道式作战负隅顽抗。这就是武士道精神,抑或大和魂?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鲜活的生命毫不动摇地甘心赴死?一个民族处于绝境边缘时,到底用什么可以拯救?作者对此给出了深刻的解读。
    
    

媒体推荐:
    

图书目录:
前言Ⅰ
|上|篇|密林之战
新几内亚鬼哭(一) 
新几内亚鬼哭(二) 
新几内亚鬼哭(三) 
新几内亚鬼哭(四) 
新几内亚鬼哭(五) 
新几内亚鬼哭(六) 
安达第18军深陷新几内亚
之战(一) 
安达第18军深陷新几内亚
之战(二) 
缅甸战线的恶鬼们(一) 
缅甸战线的恶鬼们(二) 
缅甸战线的恶鬼们(三) 
缅甸战线的恶鬼们(四) 

|中|篇|美军主力迫近
缅甸战线的恶鬼们(五) 
缅甸战线的恶鬼们(六) 
缅甸战线的恶鬼们(七) 
缅甸战线的恶鬼们(八) 
缅甸战线的恶鬼们(九) 
塞班全军覆没(一) 
塞班全军覆没(二) 
塞班全军覆没(三) 
塞班全军覆没(四) 
东条内阁垮台——菲律宾战役前夜 
菲律宾“捷一号作战”阵容 
神风特攻队的诞生 

|下|篇|南海群岛大苦战
神风、神雷特别攻击队 
肉搏舰队的悲剧 
栗田舰队死战(一) 
栗田舰队死战(二) 
栗田舰队死战(三) 
菲律宾战役中的山下奉文 
莱特岛死亡决战(一) 
莱特岛死亡决战(二) 
莱特岛死亡决战(三) 
菲律宾之战的完结(一) 
菲律宾之战的完结(二) 
菲律宾之战的完结(三) 
太平洋战争相关年表
    

图书书摘:
我从昭和三十七年(1962年)开始创作《太平洋战争》这部小说。从那时开始到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9月,我每个月都要孜孜不倦地大约写满四百字的稿纸四十张。最初在《讲谈俱乐部》的《现代小说》栏目上连载。不可不提的是,能在月刊杂志上连续十年长篇连载,对我来说实在是极大的荣幸。
    太平洋战争无论是对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日本,还是对日本人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战争是从嘉永六年(1853年)黑船来航 黑船来航:1853年,美国的佩里将军率领四艘船只到达日本,提出与日本通商,美国船只可在日本获得补给等条件,震动日本朝野。之后日本称此次事件为“黑船来航”。(本书中注释全为译者著。)给日本造成的转变而起,是一场值得人反思的战争。
    然而,在日本直接参战的昭和十六年(1941年)12月8日,当时尚为一介文学青年的我,实在是无法理解这场战争的深意。
    中国事变 中国事变:这里指日本对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称呼。卢沟桥事件中,因为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联合声明,日本对之的称呼由“北中国事变”变为“中国事变”。另一种说法是指从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也是如此,恐怕当时大多数日本人也都是这样。
    昭和十六年(1941年)10月18日东条内阁成立,我也结束了第二次服役中国战争的生涯,从武汉三镇途经南京到达上海,并在那里等待返回长崎的船。
    虽然我也很关注离开第三次内阁的近卫的动向,但却完全没有想到他的离开直接关系到太平洋战争,并成为战争爆发的信号。 
    然而在之后的第五十一天,也即12月8日清晨,广播中突然传来了日本战败的消息。
    当时我对战争的本质已经略有所知。杀人原本是人类最大的恶行,在战争中原本毫无怨恨的人们,在政客挟持的国家的煽动下,堂而皇之地互相仇杀。杀人的数量成为功绩的标志,成为计算忠诚度的标尺,成为战争胜负的标杆……我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现实中这种不可思议的规则。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在文明的伪装下,隐藏着这种野蛮的逻辑矛盾,我为之震惊。在12月8日这一时点,老实说我除了良心在不寒而栗外,因为能够回家了,又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当时,也即此前提到的10月下旬我从上海返回东京时,日本政府已经决定开战。我离开陆军被海军征用,作为报道班的一员从军。
    刚刚开战我便接到正式的征用令,因为我当时正是34岁,正在征兵入伍的年龄范围,也要去参军。 
   因为我是非战斗人员,所以可能会被直接参加战斗的士兵们看做是自以为是的懒骨头,但我认为其实这却救了我。
    我最初飞到西贡,从新加坡进入泰国后追随陆军南下,后乘坐木炭列车从曼谷进入马来半岛,然后途经新戈拉、哥达巴鲁,到达槟岛海军基地。在这里,我目睹了日军在新加坡的失败。
    就这样我直接参加了太平洋战争,直到昭和二十年(1945年)10月15日,日本政府决定解散参谋总部和海军司令部时,我才正式退伍。    这天我被叫到司令部,长官交给我一个信封(其中装有五百日圆)。当他对我说,到今天为止日本不再拥有军队时,我早已做好思想准备。
    那天是10月里难得的晴天,化为灰烬的东京上空万里无云。
    从这天起,我开始在东京化为废墟的道路上散步,从丸内休闲区经过银座到达浅草。
    浅草也被彻底烧成了废墟。不过,在雷门的遗迹周围已经出现了一些地摊,贩卖着锅、盆、餐具等保障人们最低生存限度的日用品。看到这些,我想何时才能恢复战前的生活呢?我眼前拥挤的人群和那些在蓝天下招呼客人的摊贩,看起来都是无法形容的悲伤与无力。
战场上的友人们都复员归来。人们原以为死了的人突然归来,原以为还活着的人却早已死了。这就是战争,战争中的人生死没有定数。
    广播中播放着日本国民其实是被大本营和军部军部:“军部”一词,当时军国主义分子使用这一词汇,主要是指军令和军政等国家军事机关,后指以军事机关为核心的军事实体,不仅垄断国家军事(不许议会、政府等介入),而且在政治上与政府分庭抗礼的“某种特殊的政治势力”。军部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以及关东军和其他军事机关。太平洋战争期间“军部”是由“少壮派军官”、“中坚军官”等组成的一个集团,它依靠陆海军或其总体的军事力量,恣意操纵全部国政。巧妙地欺骗、蛊惑了的内容。可以说正是这些广播,使我意识到自己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任务。
    参战的士兵从战场上回到日本后,需要和所有的日本人民一样面临着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满目疮痍,需要重新在一片废墟中重建家园。但是这场战争有更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就是我动笔撰稿的一个理由。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分布在广大战场上战斗的人们,熟知各自战场的实情。但这场战争因何而起?为什么我们自己要陷入那样的苦战?为什么日本会把战争带到别的国家去?为什么我们自身也受到了战争的几近毁灭性的打击呢?虽然以后会整理资料出版战史,但作为一名小说作家,我却想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战争的梗概记录下来,这也是我作为小说作家从军参加战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这样试着写作,发现自己的作品极为贫瘠,也有很多事让我有停止写作的念头。但我却想,无论如何我都要把这场前所未有的悲剧的梗概和当时日本人的情感写下来。虽然本作纯属拙劣之作,但是对于以后人们认识战争或有一些现实的意义。

                                                               山冈庄八于空中庵
                                                昭和四十六年(1971年)9月29日
  

Copyright © 2013-2015 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1008611 传真:010-82061212-8003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7号德胜国际E座101室
Copyright @ 2013 www.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