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图书搜索:    
新闻报道

陈河 站在海外回溯海内——《今晚经济周报》
(发布日期:2013-5-3 18:44:49)  浏览人数:8999
分享到: 更多

陈河 站在海外回溯海内

名家简介

FAMOUS INTRODUCTION

陈河

陈河,旅居加拿大的华人作家。生于浙江温州,年少时当过兵,在部队打过专业篮球,后在企业当经理,曾担任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出国,在阿尔巴尼亚居住5年,经营药品生意。1999年移民加拿大,现居多伦多。停笔十年之后,近年重拾写作,现为自由写作人。近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白黑》、《沙捞越战事》、《布偶》,中短篇小说《夜巡》、《黑白电影里的城市》、《我是一只小小鸟》、《去斯可比之路》等。《夜巡》获“首届中国咖啡馆短篇小说奖”,《黑白电影里的城市》获首届“郁达夫小说奖”,《沙捞越战事》在2011年获得“华人华侨文学奖主体最佳作品奖”。陈河继《沙捞越战事》之后,再写马来亚战场的华人抗战史,以纪实的方式,历时两年累积史料,走访老兵和马来亚战时故地,写作新书《米罗山营地》。

名家访谈

FAMOUS INTERRVIEW

换个角度写历史

陈河本人的经历,就具备非凡的传奇性。而他关注的故事,也往往源于富有传奇色彩的真实生活。他说自己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排斥到国外去生活,因为担心自己会成为浮萍。事实上,当他真的旅居海外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写作寻根溯源:“如果没有回到写作,那么居住在加拿大一定会有精神无所寄托的问题。因为写作,我觉得自己的根又深深扎了回去。尤其是网络的年代,在国内写作和在海外写作已没有太大区别。”

生活在别处

陈河的故乡温州是有名的侨乡,所有小孩子都知道很多同乡生活在外国,过着不一样的生活。“那时温州街头和巷子里面会有些好看的洋房,是那些‘华侨人’住的,他们的生活比普通人要优厚一些。我还曾经走后门进入一家‘华侨人’集资开办的纺织厂当工人,这段经历让我后来写出了《布偶》这本小说。”

虽然如此,但是陈河并没有早早计划到国外去生活。“那时我已开始做文学的梦,觉得自己的根子应该是扎在故乡土地,到了国外就成了浮萍了。但是当我到了三十岁出头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定型了,再走下去的前景都已看得清清楚楚,这时有了生变之心。那段时间国内正在放《北京人在纽约》,让人激动,看完这部电视连续剧,我就开始做出国准备了。”在出国后的前十年,他一门心思想把生意做好,一度远离了文学。“但是做生意没有给我带来很多快乐,我大概天性还是个要写作的人。当我有了不必为钱财担忧的条件之后,写作的欲望再次复发,而且慢慢把主要精力和兴趣转到了写作上。因此对我来说,用十多年时间经商给自己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写作的条件,也是一条不错的路。”

体验式写作

动荡的生活往往会产生很多的故事,比如知青生活就曾是一代作家的创作源泉。陈河认为,自己“在四十岁之后才开始进入写作的高峰状态,肯定是和我出国后的那一段动荡生活有关系的。尤其是在阿尔巴尼亚的五年,我经历了多次动乱,被人绑架,这些经历不仅给了我日后的写作材料,更重要的是让我对于人世对于生活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不一样的生活为他开辟了不一样的视角。2008年,加拿大国殇日期间,他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华裔老兵在讲述自己在二战时的经历。“这个八十来岁的老兵说自己当年是轰炸机上的机关炮手,被派到了欧洲战场。还有一些华裔青年被派到了东南亚战场,作为特工人员空降到了沙捞越丛林里和日本人战斗。这件事引起我的兴趣,我开始了长达一年的追索,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写了一本《沙捞越战事》。写《沙捞越战事》过程中,我了解到二战时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还有的一个抗日战场。而且在英国军队撤退之后,只有马来亚共产党领导的华人游击队在和日本人展开丛林游击战。我还知道了卡迪卡素夫人的故事。她是一个苏格兰人和印度人的后裔,日据时期在怡保附近的甲板镇开设诊所,暗地里给华人抗日游击队治病疗伤,最后给日本人抓去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战后获得英皇乔治六世勋章。这些事情都让我感到激动,所以我花了两年时间,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写出了新书《米罗山营地》。”

国人的抗战

《沙捞越战事》等作品为陈河带来了奖项和荣誉,然而陈河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出对国人抗战精神的敬意。“我用非虚构的形式来重构这段消逝的历史,而且要复原出那种情景氛围,经常会使用密度很高的叙述节奏推进故事,因此无暇去展开细节。136部队人员登陆之后布下了一个间谍网,最后被日本宪兵队一网打尽。这是一场真实的谍战,我如果把它当成一个谍战小说来写,一定会是好看。但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重现历史、排除娱乐的,所以用的是记录片一样的客观镜头。我经常在某些看似不重要的地方停下来,不惜笔墨写上一通。比如要是遇上一处特别的风景,我总是会忍不住描绘下来;遇上一个好笑地方,总要挖苦调侃一下。在一个文学作品里,即使是非虚构的,我也是要让它的内部充满诗意。欣赏一条河流固然要看那流淌而下的水波,但如果河岸上源源不断开着一些蓝色的野花恐怕会让你的印象更深。”

陈河坦诚自己也曾以为抗日战争胜利,国人是搭了盟军的顺风车。直到写了这两本书,他才认识到抗日战争真的是中国人自己打败日本人的。“日本人进攻中国本来是想速战速决,但中国的军队尽管节节败退,但是牢牢拖住了他们,消耗了他们的资源。到最后,日本人必须到东南亚寻找资源,但东南亚还在美国人、英国人手里,所以日本人只得孤注一掷去炸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然后去攻占东南亚。到了这一步,日本人已自掘坟墓。而这样的结果都是中国军民顽强抗战的结果!”

走进书房

WALKED INTO THE LIBRARY

书不在多 读透则灵

陈河的书架照片很简单,他坦诚:我的书不很多,因为毕竟是在国外,以前在国内的书都没带出来,而且我也并不觉得书读得越多越好,读透几个人是重要的。“镜框上面的是我写的《米罗山营地》里的卡迪卡素夫人像,是我在她的故居里拿到的,那树叶是我从她的墓地里摘下的。下面那个镜框是福克纳的照片,也是我在美国密西西比牛津县福克纳故居拿到的图片,树叶也是在福克纳墓地摘的。”

在出国之后,他有近十年的时间专心经商,除了床头放了《诗经》、《世说新语》、《论语》之类的书睡前翻翻之外,并没有专门看文学方面的书。“当我重新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开始注意到了纳博科夫和卡尔维诺。我在出国前自以为读了很多西方现代文学,想不到这两个人居然完全忽略了,连名字都不知道。后来的几年纳博科夫和卡尔维诺成了我读得最多的作家。纳博科夫让我知道小说应该有优雅的文体、如何使用隐喻象征的手法让小说变得轻盈透明。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讲述了他的‘轻逸’的文学理想,是我最信服的一种理论。我看到这几年有人评论我的小说里有轻逸之气。如果真有,那一定是受了这两位大师的影响。

原文链接——http://book.qq.com/a/20130503/000006.htm 腾讯读书

                 http://www.dajianet.com/news/2013/0503/199360.shtml 大佳资讯

                 http://book.sohu.com/20130503/n374748992.shtml 搜狐读书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2023 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2061212 传真:010-82061212-8002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7号德胜国际E座101室
Copyright @ 2023 www.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6371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