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图书搜索:    
电子下载

莫言获得诺奖后首部新作《我们的荆轲》问世
(发布日期:2012-10-17 11:07:49)  浏览人数:4958
分享到: 更多
2012年金秋,对于中国文学而言,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丰收季。10月11日北京时间19时,瑞典时间13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了一个举世瞩目的答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这一天,莫言的作品与中国文学一起沸腾了,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今年年底将出版莫言的《酒国》和《丰乳肥臀》等作品。在瑞典,莫言的作品也成为了人们追捧的焦点。诺奖公布后,莫言的书在当地某书店一分钟内就被销售一空。法国媒体《世界报》评论莫言、贾平凹、阎连科等中国作家,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坛的繁荣,在他们的作品中,也能看到当代中国的方方面面。
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将于近期推出莫言最新最全的文集,该文集包括莫言长篇系列、中篇系列、短篇系列、文论集和散文集。其中,莫言获得诺奖后的新作,也是他的首部剧作集《我们的荆轲》将率先与读者见面。《我们的荆轲》2011年八月至九月在北京人艺剧场首演,反响很好。该书特别收录了大量当时演出的精美剧照,以及莫言就该话剧接受的访谈录。全书彩色印刷,制作精良,是收藏佳品。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前一天,收到了《我们的荆轲》样稿。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他的心非常静,依然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并且细致到挑出里面一个字的错误。获得诺奖后的莫言在接受央视白岩松采访时说:“得了这个奖,并不证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这个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好的也有很多,得了这个奖我很幸运,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不会轻飘飘的。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不是奖项。能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的、勤勤恳恳的、对土地忠诚的写作态度,我要尽快地从这个态度摆脱出来,赶快写作。”摘得诺奖前后的莫言,关注的都只是文学及文学创作,除此之外的种种,都不及文学自身分量重。或许正是因为莫言的这种态度,他的新作才更为读者所期待,也因此,莫言这位土生土长的中国作家才能够将中国的民族文化历史和当代现实通过自己非凡的文学创作,带到世界面前。同时也借助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将中国的文学带入了世界的视野,也将中国文化带入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国际关注中。书籍的价值之一便是传世,首位获得诺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在带动纯文学强势回归后,是否能延续神话,赋予其新作传世的价值,我们拭目以待。
 
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新作:《我们的荆轲》
《我们的荆轲》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精典博维出品。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杨雨前在中国作家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暨莫言文集出版新闻发布会中表示能够出版《我们的荆轲》感到很荣幸,同时祝贺精典博维成为《莫言文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唯一版权方。精典博维董事长陈黎明就杨雨前社长谈到的莫言作品版权问题作出了更为深入的解答:“世面上有不同出版社的版权,在以前版权期内都会存在,我们现在是最新的出版。”
在这部全彩作品中,收录了《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锅炉工的妻子》三部剧作及莫言关于《我们的荆轲》的访谈,还收录了大量精彩的话剧剧照。
《我们的荆轲》是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解读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该剧除了大段内心独白,舞台设计也采取写意写实结合的方法。与以往的荆轲题材的话题不同,该剧作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解读那段熟悉的历史。荆轲将不再是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而是一举成名的心态。
《霸王别姬》同样是历史故事新说,莫言在该剧中将刻画人物的理念运用至极致,向读者展示出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虞姬。《锅炉工的妻子》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剧本,也是三部剧中唯一还没有和观众见面的,讲述了一个女知青在社会变迁中的多舛命运。
 
莫言与舞台的缘分
很多作家因诗歌、小说与文学结缘,莫言的处女作则是话剧,巧合的是此次莫言摘得诺奖后的首部新作也是剧作集。说起来,莫言与舞台的缘分不浅。
1987年,张艺谋将莫言同名作品《红高粱》搬上大银幕,由巩俐、姜文主演,该片获得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2000年,张艺谋再一次与莫言合作,将其中篇小说《师傅越来越幽默》改编成电影《幸福时光》,由董洁、李雪健主演,2004年,霍建起将《白狗秋千架》改变成电影《暖》,由此捧红了演员郭晓冬。
大银幕外的话剧舞台上,莫言“与剧中的人物朝夕相处已经好久了”。
1999年,莫言创作的话剧《霸王别姬》在空政话剧团小剧场上演,很多人都以为这部剧作是莫言的处女作。其实不然,2011年,莫言在《我们的荆轲》建组会上说:“虽然我第一次变成铅字的作品是小说,但其实我的处女作是1978年在山东当兵时创作的话剧《离婚》。那是我在看了《于无声处》和曹禺的剧本后模仿痕迹很重的作品。后来投稿至多家出版社都遭到退稿,一气之下投至火炉中一焚了之。”
多年之后,凭借长篇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后,莫言感慨:“我的获奖是文学的胜利。”于是,舞台之下,娱乐之外,最闪亮的始终是他的文学作品本身。
 
舞台之下:低调莫言“盯着人写”
莫言获奖后,甚少接受媒体采访,对获奖一事,也始终保持低调。或许此时,我们了解莫言的最好途径就是他的作品。在其新作《我们的荆轲》中,莫言写道:“沈从文先生曾说过:小说要‘贴着人物写’。这是经验之谈,浅显,但管用。浅显而管用的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我改之为“盯着人写”,意思与沈先生差不多,但似乎更狠一点,这是我的创作个性决定的。”
所谓“盯着人写”,用莫言自己的话说即为“要学习鲁迅,写出那个‘裹在皮袍里的小
我’。”自莫言从事创作,几十年来,他的创作不变的是一直围绕着小人物,关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但风格不断变化。变与不变间,他始终努力“盯着人写”。
    莫言文集责编红雪说:“我们可以看到莫言老师一步一步的进步,而且他每一个文章想追求新的风格,我们通读的时候会发现他的文章你很难给他一个严格的定位,因为他每一个长篇都想有一个新的突破,这是作为一个作家来说特别难能可贵的一点。”
 
诺奖月,众说纷纭话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给予莫言的获奖理由是:“莫言用魔幻现实社会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评论家夏烈认为:“在《生死疲劳》里,他玩了章回体,在《蛙》里,他玩了书信体和剧本,这是诺奖评选标准中欣赏的一套,库切和帕慕克,都是‘文备众体’。”写过《莫言评传》的《收获》编辑部主任叶开将其总结为:“莫言的小说,一直在两个不同的时空中展开:一个是残酷现实,细腻生动地展现当前乡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风貌,其核心主题是饥饿和不公;另一个是浪漫世界,以强大的想象力推进到被官方历史严厉遮蔽的微暗世界,关键词是生命力和人性。”
在诺奖颁布后,美联社评价:“莫言写出了人类内心的压力和存在主义的困惑,同时他倾向于创造出生动、爱说大话的角色。他的早期作品囿于‘直线向前’的叙事结构,局限在生动夸张的描述和邋遢粗俗的幽默之中,后来他变得更具实验性,游走于不同的叙事者角色之间,这种‘拥抱自由旋转’的风格被人称为‘中国魔幻现实主义’。”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首都出版发行联盟主席、北京出版发行业协会主席冯俊科肯定了莫言获得诺奖绝非偶然,而是通过不断奋斗得来:“莫言先生是从农村里走出来,几十年来他怀着对祖国,对人民,对故乡的真挚的情感,不懈奋斗,顽强的拼搏,一步一步的走上了世界文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大奖。我个人认为莫言先生的成功至少有两点启示:第一作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必须扎根于生养自己的土地,才能够汲取营养,才能够结出硕果。第二必须有一种不屈不挠,弃而不鍥的奋斗精神。”
 

《我们的荆轲》基本信息

书名:《我们的荆轲》
作者:莫言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品: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定价:36.00
 

《我们的荆轲》内容简介

莫言获得诺奖后的新作,也是他的首部剧作集。包括《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锅炉工的妻子》三部剧本。《我们的荆轲》除了大段内心独白,舞台设计也采取写意写实结合的方法。与以往的荆轲题材的话题不同,该剧作集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全新解读那段熟悉的历史。荆轲将不再是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而是一举成名的心态。《霸王别姬》同样是历史故事新说,莫言在该剧中将刻画人物的理念运用至极致,向读者展示出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虞姬。《锅炉工的妻子》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剧本,也是三部剧中唯一还没有和观众见面的,讲述了一个女知青在社会变迁中的多舛命运。
   《我们的荆轲》2011年八月至九月在北京人艺剧场首演,反响很好。该书特别收录了大量当时演出的精美剧照,以及莫言就该话剧接受的访谈录。全书彩色印刷,制作精良,是收藏佳品。
 
 
莫言简介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农民家庭,小学五年级辍学回家务农。十八岁时,到县棉花加工厂做工。1976年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1997年转业到报社工作。2007年10月调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84-1986)和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1989-1991),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劳》等十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欢乐》、《怀抱鲜花的女人》、《爆炸》、《师父越来越幽默》等二十余部,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枯河》、《拇指铐》、《冰雪美人》等八十余篇。还创作了《红高粱》、《霸王别姬》、《我们的荆轲》等话剧、电影文学剧本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外文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版。
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暖》获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
1996年《丰乳肥臀》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
2001年《酒国》(法文版)获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2001年《檀香刑》获台湾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
2004年4月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04年3月获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
2005年1月获第三十届意大利 NONINO 国际文学奖。
2006年7月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2008年9月获香港浸会大学“红楼梦华语长篇小说奖”。
2008年10月获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纽曼华语文学奖”。
2009年6月被推选为德国巴伐利亚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2012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文集简介
一、长篇小说:
《红高粱家族》
《天堂蒜薹之歌》
《十三步》
《食草家族》
《丰乳肥臀》
《酒国》
《红树林》
《檀香刑》
《生死疲劳》
《四十一炮》
《蛙》
二、短篇小说:
《白狗秋千架》
《与大师约会》
三、中篇小说:
《欢乐》
《怀抱鲜花的女人》
《师傅越来越幽默》
四、散文:《会唱歌的墙》(最新修订版,内容到2011年)
五、剧作:《我们的荆轲》(新书、图文版)
六、访谈录:《碎语文学》(新书)
七、演讲录:《用耳朵阅读》(新书)
 
附:
沈从文先生曾说过:小说要“贴着人物写”。这是经验之谈,浅显,但管用。浅显而管用的话,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我改之为“盯着人写”,意思与沈先生差不多,但似乎更狠一点,这是我的创作个性决定的。近日首都剧场上演北京人艺排演我的戏《我们的荆轲》,记者多有问我:此戏到底是写什么?我说:写人。写人的成长与觉悟,写人对“高人”境界的追求。由人成长为“高人”,如同蚕不断地吃进桑叶,排出粪便,最终接近于无限透明。吃进桑叶是聆听批评,排出粪便是自我批判。
好的文学,无论门类,都是写“我”的,不关乎“我”不能洞察社会和人心。要学习鲁迅,写出那个“裹在皮袍里的小我”。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写他人,写外部世界,这一次是写自己,写内心,是吸纳批评,排出毒素,是一次“将自己当罪人
写”的实践。
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容易,揭露自己的内心阴暗困难。批判他人笔如刀锋,批判自己笔下留情。这是人之常情。作家写作,必须洞察人之常情,但又必须与人之常情对抗,因为人之常情经常会遮蔽罪恶。在这几部剧本中,我自我批判得彻底吗?不彻底。我知道。今后必须向彻底的方向努力,敢对自己下狠手,不仅仅是忏悔,而是剖析,用放大镜盯着自己写,盯着自己写也是“盯着人写”的重要部分。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还认不清自己的真面目,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有悖职业道德的。
前些天,我说过,得了茅盾奖,力争用十分钟忘掉。十分钟忘不掉,就用十天忘掉。这不是对这个奖的轻视,而是对膨胀的虚荣心的扼制。如果得了奖就忘乎所以,那是可耻的行为。必须清楚地知道,“高人”并不是我,真正的好小说和好剧本还没有被“发明”出来。要把目光向那个方向看,盯着在那个荆棘丛生、没有道路的地方。那里就绝佳的风景,那里有“高人”在向我们招手。
感谢精典博维的朋友们将我的三部剧本汇集成书,这是我的第一部剧本集,虽然内容单薄,但还是敝帚自珍。故将不久前在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感言,略加整理,权作自序。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兄长、著名作家王树增,其实他是我写剧本的引路人。《新霸王别姬》是我们合作的产物,但他慷慨地允许我收入自己的专辑。
舞台的魅力无穷,写话剧乐趣无穷,我下部作品是话剧,剧中的人物与我朝夕相处已经好久了。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2023 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2061212 传真:010-82061212-8002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7号德胜国际E座101室
Copyright @ 2023 www.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6371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