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的海外别样生活

日前,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陈河新作《红白黑》面世,作家出版社社长葛笑政、作家出版社副总编刘方、作家出版社终审唐晓渡、《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吴义勤等出席新书首发会,对陈河新作给予了赞扬。 《红白黑》首次展现了鲜为人知的中国人在海外生活以及江浙一带草根华人传奇的经历。用质朴简练的语言和扎实的故事铺陈,结合中国上世纪60年代的时代背景,将上一代的命运与遭际和当代海外移民相结合,展现了一批远行的华人充满偶然性戏剧化的命运。 陈河是著名华人作家,现居加拿大多伦多。首届“郁达夫小说奖”,以及“华人华侨文学奖主体最佳作品奖”获得者。他年少时当过兵,在部队打过专业篮球。后在企业当经理,曾担任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出国,在阿尔巴尼亚居住5年,经营药品生意。1999年移民加拿大。停笔10年之后,近年重拾写作,现为自由写作人。 在谈到为何出国,陈河透露,那个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不少人都是文学青年,他也写过一些东西,写过一些中篇,一直写到1994年,他觉得老这样写下去也写不出什么东西。他记得海鸣威说过一句话,大意是说一个菜鸟去学写作,学了5年,假如这5年如果一点成就都没有,那就不要写了,于是他想到出国。 陈河在新书发布会上讲述了自己在阿尔巴尼亚经商的生活,那时候他和朋友合伙开过一家中餐馆,经常光顾的客人中,有一批偷运人口的“蛇头”,看上去温文尔雅。陈河和他们接触,听到了不少关于蛇头生意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成了《红白黑》的创作素材。书中还有一段男主角被绑架的情节。这来自于陈河本人的亲身经历,在离开阿尔巴尼亚前夕,陈河遭遇了本地想要敲诈勒索的匪徒绑架,被关在一个地下防空洞里长达一周,生命垂危。 有一天感觉到防空洞里面有一点空气流进来,好像有一点青草的味道,后来又听到小鸟在叫,外面就是自由的地方。心里有一种冲动,假如能够活着出来,一定要把这段经历写出来。 陈河谈了他对阿尔巴尼亚的印象。到了以后确实感觉到,阿尔巴尼亚国家是小,也比较落后,但是它所保存的欧洲文化或者说那种美感特别感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特别悠闲,上午7点钟上班,一直上到下午3点钟的时候下班,下班以后吃中饭,吃完中饭回家睡一觉,大概5点钟所有人都会去逛街,他们几条大的街道花园到处都是人,很多人,大家很开心,在咖啡店里喝咖啡、聊天。到了周末,不管有钱或者没有钱,他们都会到海滩去游泳、喝啤酒,特别的高兴。 陈河表示书中关于红二代“巴黎俱乐部”的描写,他曾经听说过类似的事情,但是小说当中的描写,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陈河在发布会上感叹自己作为一个没有读过大学,从温州小城市出来的人,能在经历过这么多之后,回到文学,在有创作动力去写作的岁月里,认真多写作,对文学心存敬畏之心。 外界对这本书评价很高。吴义勤对陈河的印象有两个,一个是他的作品。这种文学品质在我们这个时代非常独特,尽管文学受到很多的污染,但是陈河依旧对文学有一种更纯粹的理解。第二个是特别深的印象。他觉得陈河还是一个相信这个世界的人。他经历了那么多很奇特的,包括被绑架,包括人生很多传奇的命运,但是他始终对这个世界不绝望。
来源于:http://116.11.253.210:9999/epaper/nnwb/html/2012/07/10/35/35_2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