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的名字为广大文学爱好者熟知,除了著名作家与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大师的名号外,他还是最受争议的作家、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6月19日下午,41°文化论坛第五期在国贸SK大厦36层中伦律师事务所大会议室举办,阎连科讲述在他33年笔耕不辍的历程中,最简单也最为重要的问题——我为谁写作。
首先,由协办方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作人郭克军律师发言,他表示:“作为律师要多读书,读好书,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及文化底蕴”。随后,41°文化论坛发起方精典博维董事长、著名出版人陈黎明则希望更多的朋友参与到41°文化论坛的活动中来。
阎连科的开场白幽默风趣,引发现场阵阵笑声。他颇为直白的表示了自己的不安和欣慰:文学完全是给闲散人解闷的地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伟大、了不得、有那么重要的意义,很难和现代化大楼、高档会议室联系起来。文学在今天,不会产生托尔斯泰、鲁迅这样的作家,也不会产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纯粹、热情的读者群。因此,自己从不奢望书卖的有多好,有多少人听自己的讲座。但今天看到这么多读者在这种环境中听自己的讲座,觉得文学是可以和现代人和现在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
在讲座中,阎连科将作家为谁而写作分为三个阶段:为无知的个人写作,为精神的个人写作,为写作本身写作。
第一阶段:为无知的个人写作
每一个人,无论多么伟大,一生有多少作品,最初的开始都是为无知的个人写作,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有目的的写作。以此为引,阎连科谈到了自己的写作命运:“我的写作命运也是这种情况,在报纸上发了第一篇短篇小说,挣了8块钱稿费,4块钱买糖、香烟给留在部队的战友们,有4块钱装在自己的口袋里,我们的写作从这个时候开始,对我来说文学确实没有那么崇高,完全是为了个人的命运。”
第二阶段:为精神的个人写作
这个阶段的写作,是为了名誉,在这个阶段里,写作者会有内心的膨胀,渴望成为名家。每个人都为名利写作,也都会有这个阶段,但是最终要走过去名利。在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最终能否过去这一关,迈过名利的坎。
对于当下的文学环境,阎连科用了“追随尔康还是选择紫薇,一切由你自己决定”的微博当红语句来形容。坦诚“文学到了今天,读书到了今天这个样子,我们社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也会因此去想,我们的写作是出现了什么问题?”
同时,阎连科还谈到了青年作家韩寒和郭敬明,“我忽然觉得,我们这么大年龄,真的不如韩寒、郭敬明他们,韩寒至少有一点,他无论再不好,他是一个敢说话的人。郭敬明卖1000万册、2000万册,他也坦荡说出来,他是把他的文学当成商品做,当成商品说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要说他,他做的没有一点错”。他们在阎连科的眼中,是孩子,是年轻的作家,“年轻的作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毕竟年轻,人到中年之后,或者到了40岁之后,写了很多作品之后,能否迅速过名利这一槛,尤其对写作重要”。
第三阶段 为写作本身而写作
当写作者为了个人的心灵而写作,为了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写作时,就到达了写作的第三个阶段:为写作本身而写作。这时,最重要的是要敢于讲真话,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进小说中去,讲到故事中去,把它呈现给读者。不是为革命而写作,不是为人民而写作,不是为读者而写作,也不是为个人而写作,写作者在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累积后,厚积薄发,为了文学而写作的时候到来了。“所以为谁写作,说的直白一点,真的是为了个人写作,最终你要回到文学本身来”。
阎连科的讲座真实而坦诚,在提问互动环节中,读者踊跃提问,更有读者向阎连科表达了敬仰和感谢:“今天听您的讲座我能够体悟到您的这个过程以及您现在的写作状态,应该是有一种骄傲跟喜悦,我们当代的文坛能出现像您这样的作家,是我们一种幸运。我觉得真实是一种本质,为真实写作的作家是为本质写作。我仅仅是表达我的敬仰,谢谢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