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图书搜索:    
媒体报道

阎连科诠释“最后的选择”——by《华商报》
(发布日期:2012-4-24 11:35:14)  浏览人数:1142
分享到: 更多

阎连科大概是中国作家中受争议最多的一位。他的一些作品的遭遇曲折离奇,足以写成厚厚的传奇故事。就连最近热映的电影《最爱》,分明是改编自他的《丁庄梦》,却颇为含蓄地在屏幕上打出“阎老师”字样。

  对于自己的作品题材引起的特别关注,阎连科的看法是,因为作品和现实的距离保持得过近,作家对现实

 主义的表达,可能比较容易引起争议。

  文学有其复杂性,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关注现实也同样能写出经典的作品。阎连科认为,作家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具有独特性,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是作家中少有的固执的人,又是特别笨的人。我已经浪费了较长的时间,也不想当官,我的日常生活过得比一般百姓好,为什么不彻底放下包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呢?放下一切功利的思考,即使不出版也释然。”阎连科说,这不是破釜沉舟,也是最后的选择。

  阎连科的作品中,最没有争议的是《日光流年》、《我与父辈》。他觉得,《丁庄梦》是自己写得最好的。

  新作《四书》和阎连科之前的创作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看过的人都说,阎连科又开始有长进了,无论是语言、结构、叙述方式还是小说思维、故事人物,尤其是对人对历史的思考,都是他之前的小说里没有的。阎连科说,这是以上世纪60年代为背景的题材,那是人所共知的历史。“今天《四书》已走了十六七家出版机构,还没有出版。她的遭遇是我写作之前预料到的。难以出版的原因,是大家将所有目光都集中在写什么东西,而没有集中在叙述什么。”阎连科说,中国作家还有一个情况,作家本身在写作中有本能的自我发现和自我约束,明白知道这些可以写,那些不可以写,有的写到那里,必须拐个弯;我们用六七十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作家自我约束的过程,自己心中会有牢笼。他的想法是,一定有那么一两次,完全不为出版考虑。 

转自2011年8月11日《华商报》http://hsb.hsw.cn/2011-08/23/content_8141100.htm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2015 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1008611 传真:010-82061212-8003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7号德胜国际E座101室
Copyright @ 2013 www.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