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图书搜索:    
媒体报道

麦家:《风语》是我破译类小说的告别演出
(发布日期:2010-9-9)  浏览人数:1676
分享到: 更多

 

 

 

2010年,麦家作品《风声》《尖刀上的行走》《风语》等三部电视剧陆续开拍,电影《风声》大获成功,煎熬了3年的新作《风语》也终于面世……有人说,2010年就是“麦家年”。

  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炙手可热,麦家一直都很淡定、很低调,他长年把自己关起来专心搞创作,似乎并不为头顶上越来越多的光环所动摇。正如麦家自己所言:关键是一个“守”字——在成名前要耐得住寂寞,成名后要抵得住名利的诱惑。和名气、荣誉和金钱比起来,麦家更注重自己内心坚守的信念:躲在文字背后,做生活的旁观者。他始终抱着自我怀疑的态度,认为“慢”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8月25日,麦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谈起了他在写作生涯中的酸甜苦辣和一些令人深思的感悟。

  1

  几乎没有花钱的时间

  记者(以下简称记):最近在忙什么?有关你的专访和新闻频频见诸各大媒体,这与你低调、封闭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冲突?

  麦家(以下简称麦):新书《风语》8月推出后,这个月就一直忙于做宣传和签售。虽然,我个人已经习惯安静、封闭的生活,但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对这种宣传和签售的配合,是一种职业精神。而且毕竟这种宣传活动不是日常性的,在《风语》出版之前,我进行了长达大半年的闭关式写作,这个月的奔波对于我这个成天宅在家里的作家而言,也算是一种对社会生活的介入。9月以后会逐步减少活动,重新调整心情和时间,投入到《风语》第二部的创作中。

  记:你写的小说大多是谍战题材的,新作《风语》与之前的《暗算》《风声》等作品有何不同?

  麦:《风语》讲述的是中国黑室的故事,对我来说是一部崭新的小说,新得像是我的。我以前的小说,像《暗算》《风声》,空间都是比较封闭的,人物关系比较单纯,有人也因此说我的小说是窄的,小的。《风语》相对来说是“宽”的,“大”的,反映的是大时代的风云际会……人性于风云翻卷中展开无穷无尽的可能。

  记:《风语》上市不久,卖得很火,你关注书的销量吗?《风语》的后两部会在什么时候与读者见面?看点是什么?

  麦:新书出版,说不关注销量肯定是假的。倒不是怕卖不好,根据以往我的小说出版情况,对销量还是有一定信心的。话说回来,书写出来,有越多的人可以分享,对作家而言,是莫大的安慰;《风语》的下两部初稿都已经完成,如果修改顺利的话,应该会很快和读者见面。至于看点,我想读过《风语》第一部的读者应该会很清楚,大幕才刚刚开启。

  记:在《风语》还没有写完的时候,就有出版商出价500万,但你拒绝了,为什么?

  麦:当时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还没有完稿,我希望出版商是看内容出价,而不是冲着我的名气出价。我对金钱谈不上有什么欲望,因为它再多也无法完全满足我内心的需要,再说,我生活内容非常简单,大部分时间都在闭关写作,几乎没有花钱的时间。

  2

  《风语》几次写到卧床

  记: 你的好几部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而且都大获成功,你觉得成功的关键是是什么?

  麦:我虽然总是觉得自己的作品是莫名其妙的火了,但是细细想来,也许是我写出了这个时代的人所愿意看到的一种人,一种信念,一种意志。无论是题材独特还是叙述方式巧妙,最后打动读者的一定是人和人身上的品质,而这种“英雄”身上强有力的品质,正是这个浮躁而孱弱的时代所缺乏的吧。

  记:对电视剧《风语》有什么期待?你认为胡军、郭晓冬、孙宁等主演的表现会让你满意吗?

  麦:虽然我没有参与具体的拍摄,但是我相信是一部值得期待的电视剧。胡军和郭晓东,还有孙宁,都是非常有经验的演员,也许《风语》中的角色对于他们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我相信,他们会做得很好。

  记:你说《风语》可能是你最后一部破译类小说了,为什么不继续写了?是想见好就收还是觉得已经无法超越了?

  麦:《风语》是我目前写到的体量最大的一部作品,承载了我对这类小说的很多野心和期待。写完后暂时不想写了,一来是因为写的过程非常痛苦,专业性太强,挑战很大,几次写到卧床,以我这个年纪而言差不多是一个告别演出了。其次,也是希望自己在其他题材上有新的突破。自己和自己较劲,总觉得还是可以写出别的更好的作品来。

  记:有没有新的写作计划?

  麦:暂时还没有想那么多,紧接着是要把《风语》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完成。我也曾说过要写武侠和爱情题材的,都是一时的念头,究竟最后写什么,大家拭目以待吧。

  3

  自虐式写作

  痛并快乐着

  记:花了三年的时间和心血夜以继日地完成了《风语》,你说这是一种自虐式的疯狂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承受了很多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煎熬,你是怎样战胜自己坚持下来的?

  麦:如果真的完全毫无乐趣,一定是无法坚持的,所谓的自虐式的写作,一定是痛并快乐着的。而且在完成的那瞬间,好像产妇经历了巨大的折磨,历经艰辛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探出头来的那一刻, 那一刻的喜悦难以言表。

  记:你说“作家在成名前要耐得住寂寞,成名后要抵得住名利的诱惑”。你是如何做到的?

  麦:我其实对我的文学才华始终有怀疑,包括今天。我对写作有很大的畏惧感,不敢轻易下笔,写好后也总是反复修改,不信任。自我怀疑其实也是自我肯定:在怀疑中肯定。我不太相信一个永远自信满满的人能拿出非常好的东西,因为他少了检验的过程。到今天我的文学创作好像已经稍有地位,但还是在怀疑,而且我觉得这是一个作家应有的心态,也是令自己保持创作激情的合理途径。这么说吧,自我怀疑是我创作最大的激情;成名之后唯一的改变就是认识你的人多了,需要你出來露面打招呼的事多了。但是我还是对写作怀有巨大的热情,我依然视写作为我最大的乐趣,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影响。

  4

  迷上微博

  是个伪球迷

  记:前段时间看过你与郭敬明对话的一个节目,他和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们都很有名气,但郭既当作家,又开公司,甚至涉猎演艺圈,而你却很低调,把自己关起来一门心思地搞创作。

  麦:我无权评价郭敬明的生活方式好还是不好,我只知道我的生活方式是自己所习惯和需要的。以我而言,就像《风语》的卷首语写的,我深信“喧嚣是一个作家最大的敌人”。

  记:最近迷上了微博?

  麦:我觉得微博是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而作家本质上是有特别强烈的表达欲和交流欲的。微博给了我一个可以和我的读者,或者是普通网友直接交流和互动的途径,对于一个习惯“孤独”生活的我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调剂。

  记:除了写作外,你有哪些业余兴趣爱好?经常看球和踢球吗?

  麦:很难说有什么爱好,足球只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才会看,不过世界杯期间倒是放纵了一下,经常一个人熬夜看球。我的日常生活内容就是由读书、写作、运动构成的。而读书、运动最后也是为了写作。总之,几乎都在一个工作状态中,但是幸运的是,这个工作恰恰也是我最喜欢的。

  名片

  在10年前的文学界,麦家其人就像他的原名蒋本浒三个字一样鲜为人知。而现在,一提起麦家,就会让人联想到谍战小说专家、千万级稿酬的畅销作家、茅盾文学奖等荣誉和头衔。

  2002年,麦家花了10余年心血才写成、并被多次退稿的长篇小说《解密》横空出世,一举成名。之后,麦家迅速以“谍战”、“破译”这类独门武器在文坛崛起,其招式简洁却深不可测,武功路数独特诡秘而又幽邃神奇,被认为是当今文坛最具实力的“黑马”,其作品也被称为“新智力小说”。

  2003年推出的长篇小说《暗算》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麦家亲任编辑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更是横扫荧屏,使其名声如日中天。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2015 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1008611 传真:010-82061212-8003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7号德胜国际E座101室
Copyright @ 2013 www.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