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冯阳
有时候就是这样,只要洞开一角,你就从黑暗的包围中走出来了;只要多一点点力量、信心,你就能跨越鸿沟,抵达彼岸的世界。——麦家
麦家,国内谍战小说第一人。多年来,麦家一直坚持在写与“破译”相关的人和事,他笔下的破译家个个性格鲜明、执着而坚定。《解密》、《暗算》、《风声》……相信这些作品一定不会让你感到陌生。其中,《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风声》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2010年5月起,《人民文学》杂志分数期连载麦家的最新长篇小说——《风语》。2010年7月,《风语》一书由金城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印50万。《风语》讲述的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该书沿袭了麦家作品一贯悬疑、神秘、曲折的风格。受电影《风声》票房大热的影响,《风语》现已改编成电视剧,由曾经执导过《媳妇的美好时代》的导演刘江执导,麦家亲任编剧,胡军、郭晓冬、孙宁主演,该剧已于今年8月底杀青,正在进行后期。近日,中央电视台以每集85万元的“高价”买走了这部剧,很可能作为央视明年的开年大戏在央视一套播出。
近日,正在忙于新书宣传的麦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今日消费》: 如果用最简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来形容您对《风语》一书的情感,请问是?
麦家: 很抱歉,我做不到。文学不是数学,也不是哲学,它们是可以提纲挈领的,文学反映的是生活的那种模糊性、复杂性。所以,它给人的感觉也常常是复杂的,即使作家本人也难以用三言两语道出“感觉”。《风语》是我认真写的一部书,寄予了很多,但这些期待在“真人”面前又常常会变得模糊、多变起来,有时早晨是这个感觉,到了下午我又把它推翻了。有时我觉得它写出了我的期待,有时我又觉得相差甚远。也许这种感觉就像一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哪个字或哪句话可以涵盖那份“惟我独有”的情感。
《今日消费》: 对于《风语》,您个人有没有一种期待?期待某个(些)指定的人,能够去看、去分享书中的历史、人物或是故事本身。或者说,这本书,您创作之初就是写给某个、某些指定的人。
麦家:我觉得它是适合所有中国人看的,因为抗日战争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里的一个“坎”。这段历史在中国人记忆中是一个“亮点”,我试图把它照得更亮,更加接近历史本真。
《今日消费》: 您很享受您的这种“缓慢写作”的创作状态吗?您对“慢生活”、“宅”怎么看?
麦家: 我说过,不管是做人还是作文,喧嚣终归是我们的敌人。印度有句名言——“请慢点走,等一等灵魂。”这时代让我们脚步匆匆,走得太快了,难免要丢失一些我们内心所需的东西。
《今日消费》:《风语》一书日前正值宣传期,与此同时,您还在坚持下一本书的创作吗?能跟读者透露下一本书的情况吗?
麦家:《风语》全书有百万字,这次推出的只是第一部,接下来还有第二部、第三部,甚至是第四部。现在全书初稿已经完了,但还要修改,因为体积大,修改也需要不少时间,所以新作还没有排上写作时间表。完成了这么大的东西,我想我应该休息一阵子了。
《今日消费》: 您个人喜欢阅读哪一类的文学作品?您认为,多年来,影响到您个人写作的一本书是?能为我们的读者推荐一本书吗?
麦家: 读书是我人生一大快事,我也希望大家的人生中都有这样的快事,哪怕是附庸风雅的读书,也是值得赞赏的。这个忽视心灵存在的时代,为了赚钱我们不择手段,别人都可以理解、接受。但在我看来,钱并没有那么大的价值,钱和快乐的人生之间没有等号。我能明显感觉到,很多人虽然钱远比我多,但他们追求和表达幸福的感觉非常粗糙、肤浅。一个读书人,有文化的人,在他们面前很容易产生优越感,因为他们用钱堆起来的人生其实很虚浮,你和他们一比,很容易有粗俗和优雅之分。例如普通人看到花开花落,不觉得有什么特殊的,但看过《红楼梦》的人,看到花开花落,可能就想到林黛玉,或者想到其他一些伤感的事,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当然到了我这个份上,有了一定的名利,这份名利给了我尊严和自由,但这份尊严和自由其实也是给你们或者说读书人的,当你们打开书,其实也得到了。他们不打开书,永远得不到。有本书是我百读不厌的,就是王央乐老先生翻译的《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和他的几本诗集。
《今日消费》: 您还记得自己最早读过的书是哪一本吗?
麦家: 小时候,大概是读初一的时候,有一天我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本《林海雪原》,我读得真是废寝忘食,还用毛笔认真地抄写。那应该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记忆之深,对我影响之大,要超过我的初恋。那时候,我也是一样的年轻稚嫩,一样在为自己的年轻而苦恼(那时我渴望自己一夜间长大),一是可读的小说本身就很少,二是谁也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这上面:这是不务正业,是浪费青春,是拿前途开玩笑,是承认失败。年少的我被痛苦压垮了,沉沦在小说的怀抱里,等待着命运极刑的降临。那时我并没有想到以后我会写小说,我当时读小说只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一种放弃。但是,谁也想不到——我也想不到,小说拯救了我。读小说让我提前领略了成人世界,让稚嫩的我变得有些少年老成起来。有时候就是这样,只要洞开一角,你就从黑暗的包围中走出来了;只要多一点点力量、信心,你就能跨越鸿沟,抵达彼岸的世界。
《今日消费》: 对于阅读日渐趋向网络化的现状,您对网络文学的个人看法是?对于备受年轻人追捧的一些从网络文学起家、成名的网络写手,您的看法是?
麦家: 前不久我在《南方都市报》搞的一个有关网络文学的讨论上发了一个言,有人断章取义,把我“炒”成了一个恶魔,遭到网友围剿,那个骂啊!把我祖宗八代都带上了。不用讳言,我确实说了那句话——“网络文学99.9%是垃圾,只有0.1%是优秀的。”光听这个0.1的比例好像很难听,但它的基数有多大呢?盛大文学CEO侯小强亲口告诉过我,现在盛大中文网每天网络文学有7000万字的更新量。听着,是每天!也就是说,光一个盛大文学网站每天有7万字的优秀作品,一年就有近250万字。而中国目前我想至少有几十个中国文学网站吧,然后算一算,这个数量有多大?随随便便说都要用千万来计。这么高的评价如果还嫌低的话,我就觉得无话可说了。事实上谁都知道,我们没有那么多优秀作品,虽然现在每年原创文学作品的出版量据说已经有几千部,但真正能够称得上优秀的,或者大家耳熟能详的,绝对不会超过几十部。不过网络文学总体水平,我还是认为粗制滥造、装神弄鬼的东西太多。网络文学的问题就是这样,大海一样无垠的数量让那些优秀作品随时都面临淹没的危险,需要运气才能把它们淘出来,得以出版。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但同时,我又相信将来打败我们的人一定是从网络文学中诞生的,那个平台让那些有写作天赋的人得以施展才华,时间会把他们磨练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