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图书搜索:    
媒体报道

“中日青年作家会议2010”在京召开
(发布日期:2010-9-8)  浏览人数:1967
分享到: 更多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借鉴从未停息,留下了无数历史佳话。时至今日,中日两国在文化领域诸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与合作。不仅如此,在文学领域,中日双方的老一辈作家和学者都相当重视两国新一代青年作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唯有如此,两国的友好睦邻关系才能维持长久的发展。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2000年9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大江健三郎第三次访问中国时,对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当面提出,中日青年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中日青年作家之间的交流尤为重要,他希望能组织日本青年作家代表团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请李院长予以积极考虑。李铁映随即表示赞同,并嘱咐陪同会面的外文所负责人落实此事。于是,便有了2006年的“中日青年作家对话会”,和如今的2010年的“中日青年作家会议2010”。
 
我们完全可以预见和期待,中日两国青年作家的交流将更为亲密。
正式基于这种预见和期待,在金城出版社、《作家》杂志社、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的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筹备,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于2010年9月2日至5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中日青年作家会议2010”。参与本次会议的中方青年作家有麦家、魏微、李浩、张悦然、徐则臣、安妮宝贝、葛亮和崔曼莉,日本作家则有中村文则、绵矢梨沙、青山七惠、山崎纳奥可乐、西加奈子、村田沙耶香和羽田圭介。两国青年作家将围绕“全球化的文学”和“越境文学”两个议题,立足于各自的写作经验和体会,充分交流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同时分享彼此创作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日21世纪委员会铁凝以及部分中日著名作家和学者作为代表团成员也将参加会议的相关活动。围绕“越境写作与评论”和“通过翻译阅读中国,中国翻译传达日本——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这两个主题,中国著名作家莫言、阎连科、刘震云、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研究员许金龙,文学所所长陆建德、研究员白烨,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日语系教授于荣胜,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王中忱等学者,日本法政大学教授川村凑、李维英雄、田中和生,中央大学教授饭塚荣容,静冈大学教授桑岛道夫等学者以及著名作家茅野裕城子、尾崎真理子等人将展开讨论,并对作家们的发言进行评议。
 
本次会议是中日作家继“中日女作家学术研讨会”(2001)和“中日青年作家对话会”(2006)之后又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其中芥川文学奖和大江健三郎文学奖双料得主中村文则是此次会议的日方代表团团长,他与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或得者张悦然、芥川文学奖入围作家 山崎纳奥可乐和织田作之助文学奖获得者西加奈子都曾出席2006年的“对话会”,这次再聚北京,应该能够对彼此的文学创作进行更加准确的评判。除此之外,本次会议新加入的其他几位青年作家也都有不凡的建树,其中有中方代表团团长、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同获鲁迅文学奖的魏微和李浩,庄重文文学奖获得者徐则臣,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得主葛亮,还有长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安妮宝贝以及金陵文学文学奖得主崔曼莉。而日本青年作家中则有同为芥川文学奖获得者的绵矢梨沙和青山七惠,群像新人奖获得者村田沙耶香,以及获得日本文艺奖并入围芥川文学奖的羽田圭介。他们和她们的加入必将拾使本次会谈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为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青年作家的创作特色,《作家》杂志于2010年第8期刊载了参加本次会议的中日青年作家的十四部短篇小说,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则出版了题为“中日新生代作家佳作集萃”的系列小说丛书(全14卷)
据悉,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为本次会议特意发来贺信,对以莫言、铁凝和阎连科为代表的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给予高度评价,并“作为老作家,向(两国)青年作家表示祝贺和期待……,祝愿会议圆满成功”。此外,日中21世纪委员会、日本笔会负责人、著名剧作家浅田次郎也为本次会议专门撰写贺信,祝愿两国青年作家的交流不断深化。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2015 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1008611 传真:010-82061212-8003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7号德胜国际E座101室
Copyright @ 2013 www.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