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受关注的麦家长篇新作《风语》签售会,从一开始就给人留下浮想空间:饱受争议的“80后”作家郭敬明成为邀请嘉宾,与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对话。不少人思忖:麦家也要靠郭敬明来拉人气?签售会一开始,这个话题就被提出来,并且成为对话主题。
“今天两代作家坐在一起,我非常好奇的是麦家为什么愿意跟郭敬明做这样一个对话?”“中间人”、《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开门见山地问。
麦家说:“我是1960年代生人,我总说自己是传统作家的一分子,也是主流文学的一分子。而郭敬明是‘80后’、青春文学的一个代表性人物。熟悉文学界的人都知道,传统作家和‘80后’这批作家,一直存在着不健康的状态。我觉得这非常让人遗憾。文学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面前,其实已经很孤独。我们这两代作家,为什么不能互相温暖一下呢?如果说我们是老狗,他们就是小狗,我们是老狗与小狗的关系,而不是猫和狗的关系。总的说来,我们存在于一个文学大家族的理念中,需要互相温暖、互相讨教、互相指点、互相批评。”
尽管郭敬明在随后的发言中进行了自我剖析,认为“确实论技巧、小说的深度还有阅历,上一辈作家比我们要高很多。这是我心里一直承认的地方。”但他随即表示,“唯一我想说的,或者有点遗憾的地方,就是有一部分前辈作家,对年轻人不够宽容、包容。每个人都是从年轻时开始写的。只有你看了,才会知道他的缺点在哪里,你可以告诉他们,而且他们也会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去改变。”他认为,代际鸿沟的产生是前辈作家建立的壁垒所致。“这个壁垒我们很希望打破,能跟前辈们有交流。这是我心里的一个期望。”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种壁垒肯定是双方的。”麦家的回复态度明确,“传统作家有时有点自以为是,固步自封;年轻人也不要嫌我们老了,我们都曾年轻过,年轻人的优缺点,我们心里很清楚。”他说,在文学这个领域,我们都是为文学而生、为文学而行动的一群人。文学本来是暖人心窝、教人取消地位、等级,让自由弥漫在我们身边的一个行业。与年轻人对立,背离文学本身。不管是我们这代作家还是“80后”作家,要相信文学的魅力,要对文学拿出自己的一点点忠诚。这种忠诚,其实就是一种对自由的呼唤、对平等的呼唤,对真善美的呼唤。我们作为作家,以年龄划界,互相对立或者互相仇视、冷漠,是非常遗憾、荒唐的。
对话期间,麦家坦言自己对“80后”文学的看法,他觉得“80后”文学“情多了、事少了。感觉就像一棵树叶非常茂密的树,由于树叶过于茂密,把树干遮掉了。这是第一个感觉。还有一个,就是‘小我’过分地大了,‘国家’过分地小了。‘80后’文学里,基本没有一个国家的概念。你们转眼就30岁了,你们的作品也面临一个成长、成熟的过程”,“你们当初闪亮登场。这种光芒,把传统作家都遮蔽了。但我也想坦诚地说,不要太迷恋这种光芒,也许这种光芒是虚幻的。”
当当《风语》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885758&ref=search-1-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