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麦家: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折腰(组图) (发布日期:2010-6-28) 浏览人数:1505 |
日前,麦家最新长篇小说《风语》策划出版方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透露,《风语》第一部共27万字正式交稿并将于7月中旬上市。《风语》讲述了天才破译家、主人公陈家鹄历经周折进入“中国黑市”(破译日军密码的机构)的过程。据精典博维总经理陈黎明介绍,根据这部小说最终100万字的长度,原定上下两册的规模将不能盛下全书内容,因此拟出版三到四部。这样一来,麦家原本获得500万元的版税,将有望增加到1000万元。 10年前,麦家写《解密》、《暗算》纷纷被退稿;10年后,一部《风语》尚未完成就卖出500万元的天价版税。作为谍战小说和谍战影视热的肇始人,麦家表示,“《风语》是我最后一部谍战小说。”记者张晓媛 1关于《风语》 “为写《风语》吃了三个国家产的安眠药。《风语》有底盘,有坐标,将是我最后一部谍战小说。” 山东商报:您曾说,“你不可能在《风语》中看到《暗算》的半点影子。”这个数学奇才、密码专家的故事如何与《暗算》划清界限? 麦家:我以前的小说,像《暗算》、《风声》,空间都是比较封闭的,是窄的。《风语》相对来说是“宽”的,是“大”的,反映的是大时代的风云际会,所有的政治力量、所有的人都在经受考验,高贵的和卑贱的、磊落的和阴暗的、勇敢的和怯懦的……人性于风云翻卷中展开无穷无尽的可能。《风语》是紧紧围绕历史上的一些真实事情来展开故事情节设置的,所以它可能更有一些历史的纵深感吧。包括陈家鹄痛苦的成长经历,我也想尽量赋予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历史推进进程中所特有的那种苦难、那种命运。我觉得现在我们很多文学作品,包括影视作品,过于追求戏剧化,人物和故事发飘,着陆、接地的效果比较差。所以,《风语》我做了大量的历史研究,希望把故事和人物扎进历史中去,有底盘,有坐标。努力是努力了,但最后有没有达到效果我也不知道。 山东商报:没有哪个创作者是善终的。您对最后一部谍战小说的命运有何期待? 麦家:没有哪个写作者会见好就收,越是优秀的作家最后的作品往往是最烂的,就像好的运动员,总想超越自己,所以经常洋相百出地退场一样。正因为创作者没有善终,所以我才赶在感觉不妙之前赶紧画上句号。自己做自己的殉葬品挺没趣的。 对《风语》,我的期待是蛮高的,我希望《风语》是《解密》之后我的小说创作生涯的另一个高峰。 山东商报:“我试图把整个密码的发展史都浓缩在《风语》中。原始密码、替代密码、移位密码、语言密码、书本密码、数字密码和数学密码这七种基本类型,通通都有涉及。”这样写作不怕被内行和读者挑剔吗? 麦家:小说不是学术专著,讲究的是表现而非深入。从这个层面讲,我害怕的倒不是内行挑剔,而是不能给读者传达足够丰富的信息。 山东商报:至今,您依然认为十年心血之作《解密》是最满意的作品吗?为什么? 麦家:是的。《解密》里面有我的青春、梦想、鲜血、生活……甚至可以说,《解密》就是最真实的麦家。抛开感情因素,单纯就小说论小说,《解密》也是我到目前为止最好的作品,放到当代文学里面也是有说头的,至少它开拓了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疆域,我也是靠它总算过了作品的“出版关”。 2关于500万版税 “只要我愿意丢下笔,去做生意,也许我一年可以挣五千万。我已是四十好几岁的人了,没什么可以让我折腰。” 山东商报:这次500万的天价版税,各界争议颇大,您个人怎么看? 麦家:前段时间,我的新作《风语》有书商出五百万天价我不给。我凭什么“见钱不眼红”?媒体迅速作出种种精确又狂热的猜测,“虚假说”,“作秀说”,“炒作说”,五花八门,众说纷纭。这种天价,不给我荣幸感,只让我觉得不可理解,令我多虑。 山东商报:都说您为500万折腰,可您回答,钱很次要。现实生活中,什么能让您折腰? 麦家:别人想怎么说我堵不了嘴,但有一点是对我是很现实的,就是:只要我愿意丢下笔,去做生意,也许我一年可以挣五千万,《风语》我前后折腾了三年,五百万的版税,恰恰说明我对钱的漠视。再说了,三年中大部分时间我像个苦行僧一样躲在山下,或乡下,就为了挣钱,这也太傻了吧?我已经是四十好几岁的人了,没什么可以让我折腰的。 山东商报:“500万元天价版税体现出版界的‘弱智’。我不以为荣,反以为憾。”这话不矫情吗? 麦家:这跟我的经历有关。多年前,我默默无名,《暗算》和《解密》都屡遭退稿,最后得以出版全是靠运气,撞上了伯乐。而今天,我一部想象中的作品就有一大堆出版社追着,捧着钱来预订争抢。这能算是体现了我的价值吗?这体现的只是我凑巧碰到的名声。 我一再强调,我不是不要钱,当然我也不会“以钱论英雄”。我相信大部分作家写作都不是为了钱,作家的“身价”也不是以钱来称量的。我之所以拒绝他们,很简单,是因为他们没有看过我新作的一个字,这种报价叫人不踏实,至少不是对作品的报价。坦率地说现在小说市场不好做,我也不觉得自己有这么大的市场。但如果看了我东西报这个价则另当别论,给个高价我也许会暗暗得意,但当时不是。 3 关于心灵 “三国英雄独爱于禁,他的一生在技术层面没有输给任何人,却因天灾成为了小丑,他身上浓缩了两千年中国大部分精英的悲哀。” 山东商报:您欣赏强有力的“英雄”人生,三国人物里最欣赏谁,为什么? 麦家:我的回答可能会让你们觉得意外:于禁。这是个被习惯性忽略了的悲剧英雄,他的戎马生涯坚毅而辉煌,富有多方面的价值,他的一生在技术层面没有输给任何人,却因为一场天灾成为了小丑,最后死于道德审判。他的身上浓缩了两千年中国大部分精英的悲哀。 山东商报:您要在杭州建一座文学咖啡馆,网罗有才华的作家,这似乎应是作协的职责,以一己之力想挽救的是什么? 麦家:说挽救他人太自大了,我没有这么伟大,如果说挽救,是我想让文学青年们来挽救我。我准备开咖啡馆,肯定不是为了赚钱,为赚钱那就太掉价了,我也没这么落魄,要弃文经商。我是想借此接近年轻人,接近文学,和一群文青坐下来谈谈心,我想他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再就是,以后有朋友到杭州来,有了咖啡馆,我也就不必再费神找地方接待了。就这么简单。 山东商报:想到理想的老年生活,您的回答是“诗意”? 麦家:我憧憬有一个诗意的晚年生活,希望我的孩子能像我爱我父母一样爱我,即使我像父亲一样失去了记忆,感受不到,我觉得那也是充满诗意的。 4 关于足球 “梅西、鲁尼和C罗是天才,而我向来是天才的狂热拥趸。” 山东商报:世界杯期间您的博客里都是关于足球的文章。您为什么特别欣赏梅西和鲁尼? 麦家:还有C罗。他们能够把足球踢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证明了他们是天才。而我向来是天才的狂热拥趸。 山东商报:连续两届世界杯,您都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对足球的热爱溢于言表。 麦家:足球为我寡淡之生活平添不少乐趣:马拉多纳、巴乔、齐达内、罗纳尔多、菲戈等大师们之精湛技艺在我内心隐作司马牛之叹时,常为我驱走寂寞,带来欢乐、激励和无与伦比的享受。身为作家,就当以作家之方式感足球之恩,为其呐喊。 山东商报:从“暗算世界杯”到“风语世界杯”,下届的专栏用什么世界杯呢? 麦家:四年后的事,谁能料得到呢?我在写“暗算世界杯”的时候也绝对不可能想到四年之后专栏会名为“风语世界杯”。 记者手札 2003年,麦家把小说《暗算》投给上海一家杂志社和沈阳一家出版社,都被退稿了。2002年,麦家的第一部小说《解密》命运更惨,退稿的电话和通知加起来有两位数。退稿的理由大同小异:写作对象是一群无名英雄。转眼间,时代变了风向,《风声》等谍战剧引发了一次次收视狂潮。包括《风语》在内,今年有麦家三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拍,台湾印刻与香港明道的出版人已在杭州签下《风语》的中文繁体版权。从十年前退稿不断的作家,到今日面对500万天价版税仍然表示“不能折腰”的最受关注的主流文学作家,麦家坦言,自己的生活还是那么简单。“一家人一年的消费最多10万元,如果算上出去旅行的开销,也不会超过20万元。” “《风语》是我最后一部谍战小说。”麦家肯定地说。《人民文学》高格调地定位麦家的这部新长篇:“麦家作为谍战小说和谍战影视热的肇始人,他的《风语》达到的高度,将预示着这类小说行将走向终结。”麦家将《风语》的故事解读为“中国黑室的故事”,“《风声》是两个男人的对决,《暗算》是一个男人的独角戏。我坚信,你不可能在《风语》中看到《暗算》或《风声》的半点影子。” 吃三个国家产的安眠药,累到想抽自己耳光,最新的写作卡壳记录是“近3个小时内写了27个字”……麦家自称创作《风语》是“一次疯狂的写作”,他曾在去年9月大病一场,又在今年4月腰伤复发,再次入院。现在,麦家的书房是杭州植物园一角的灰色小平房,低调、清幽的环境让人联想到他笔下701那样神秘的单位。 “翟永明的‘白夜酒吧’给我不少灵感,我想自己也开一家咖啡屋,喜欢文学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免费喝咖啡。”麦家透露,目前他正在与北京的投资人协商,要在杭州建一座文学咖啡馆,再招募一些助手,和他一起去发掘来喝咖啡的有才华的人。麦家计算过,咖啡钱自己能补贴得起,可一年150万的场地租金就有些昂贵了。 麦家说,自己最爱的作家是卡夫卡:“他那么压抑,那么多疑,那么脆弱,我是完全把他当成了我的亲人。”从某种意义上说,麦家笔下的人物都是弱者,《解密》里的容金珍,《暗算》中的阿炳、黄依依,《风声》中的“老鬼”都是如此。“但他们不甘示弱,通过超人的意志和毅力,谱写了强有力的人生。与其说他们是‘英雄’,倒不如说是有‘心灵’的人。” 作家简介 麦家,作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现居成都。曾从军17年;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97年转业至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任编剧。1986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麦家暗系列作品集》(四卷),电视剧《暗算》、《地下的天空》(编剧)等。作品曾多次获奖,作家本人曾被评为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第三届风尚中国榜2007年度作家、第六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2007年度小说家、第十三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编剧、第三届电视剧风云盛典最佳编剧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