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十问"麦家:缘何为500万"折腰"? (发布日期:2010-6-1) 浏览人数:1538 |
著名作家麦家
天价《风语》即将出版金钱、荣誉及情感的背后有怎样的纠结? 著名作家麦家
天价《风语》即将出版金钱、荣誉及情感的背后有怎样的纠结? 二问凭啥消灭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总体水平我还是认为粗制滥造、装神弄鬼的东西太多。即使这样我还是强调指出了网络的好处,有0.1%是优秀的。” 最近,麦家发表博文,表达“消灭网络文学”。此文一出,引起轩然大波,遭到网友围剿,有的人甚至骂到了麦家的祖宗八代。对此,麦家还心有余悸。不善于言辞的麦家首次面对记者坦承:“这是一部分人断章取义的结果,把我炒成了一个恶魔。不用讳言,我确实说了那两句话:一,如果你给我权力,我要消灭网络;二,网络文学99.9%是垃圾,只有0.1%是优秀的。当然,把它单拎出来,确实有点难听,好像我是那么痛恨网络,痛到疯狂了,没理智了。但在那个语境下,包括我的表情、口气,而且整个谈话的本意,其实都不是那么回事。” 麦家指出,说到“网络文学”,总体水平我还是认为粗制滥造、装神弄鬼的东西太多。即使这样我还是强调指出了网络的好处,有0.1%是优秀的。作家最终不是靠数量来确认的,只追求数量结果肯定要伤害质量。现在网络文学的问题就是这样,大海一样无垠的数量让那些优秀作品随时都面临淹没的危险,需要运气才能把它们淘出来,得以出版。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有什么好回避的?正视它,去解决或者克服现有的问题,让网络文学更健康,让那些优秀作品能够相对比较顺利地进入大众视野,有什么不对呢?我的好心被当作驴肝肺,这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网络文学平台存在的问题,泥沙俱下,好坏难分。 三问《风语》是否能值500万? “500万元天价版税体现了中国出版界的平庸,追名人的稿子,急功近利。” 麦家是“宅男”,有自己坚持的原则。谁能想到,一个10年前遭退稿的无名氏、被父母盼望着当乡长的人,如今有出版社带着500万元现金追到家里买小说版权,却被他拒之门外,最后又因为写《风语》而躺进了医院。 10年麦家《解密》、《暗算》纷纷被退稿,但是,现在有出版商没看过《风语》一个字就敢拍500万元的天价版税,这正常吗?《风语》值500万元吗? 对此,麦家却笑称,“500万元天价版税体现出版界的 弱智 。这体现了中国出版界的平庸,追名人的稿子,急功近利,不愿意去发现,可能也没有能力去发现。他们总是相信名气,不相信实力,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其实名人都是从无中起步的。十年前,我因为无名纷纷退稿,现在阴差阳错成了名,一本还在想象中的书都有成堆的出版商追着要。我不以为劳,反以为憾。” 麦家说,“其实我不愿意,这种出版商我后面至少有十家。我刚才说了,我现在写书肯定不是为了钱。我是个宅男,一天宅在家里,根本花不了什么钱。我始终坚持一些原则,出版人跟我合作,必须先看我的文字,跟我谈对于文字的认识,如果我觉得你谈得很到位,那咱们再谈合作。被欣赏的快乐我觉得比较难得。” 四问名利背后,何以坚守梦想? 打算自己出钱直接回馈文学,正在招募助手,一起审稿,相信总会有一些有才华的人出现。 金钱与荣誉纷至沓来,这个茅奖作家如何看待感情和婚姻出现的危机呢? 麦家说,“从失败的婚姻中走出来,如果你觉得这是一种解脱,不妨去张罗下一场婚姻;如果你觉得痛苦,张罗下一场婚姻是为了解决现存的痛苦,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就像有些夫妻,感情不好,生个孩子,希望以孩子来解决问题,结果问题变得更大,伤害的人更多。我建议,离了婚最好有个两到三年的零度感情生活,清理一下垃圾。如果你不慎已经草率踏入新的婚姻生活,那么必须把过去忘掉,心里忘不掉也要装着忘掉,这是对新家庭、新生活最起码的尊重。” 麦家郁闷的是,他和阿来、杨红樱发起的为灾区援建乡村小学的活动,当时许多认捐的钱未到账,原本1000万元的善款,但到现在为止才募集到90多万元。他说,“这笔钱还以数字的方式放在某个银行账户里,时时令我不安、愧疚。好心不一定能办好事,实在是心有不甘,不爽。我和阿来他们商量过了,这笔钱索性给重建的那些学校捐书,这样每所学校只需要十几万元就够了。” 因为汶川善款等种种事件的发生,让他想到一个主意自己出钱直接回馈文学。麦家透露,目前他正在与北京的投资人协商,要在杭州建一座文学咖啡馆,“拿着作品来找我的人都可以免费喝,我正在招募助手,帮我一起审这些稿子,我相信总会有一些有才华的人出现。” 五问电视剧市场迎来“麦家年”? 《风语》、《风声》、《刀尖上的行走》三部剧接连开机,有人说电视剧市场迎来了“麦家年”。您如何看待此说法?听说您觉得一个作家太火并不是好事,是吗? 麦家:哈,今年是虎年。说什么“麦家年”,那是捧杀我,我可不敢当。再说,数量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拍出来如果都是烂片呢?作为一个作家,名气太大肯定是不好的,因为写作是一个孤独的事情,名大了,杂事多,心不静,很难写出好东西。我现在就生活在这种恐惧中,日日长的虚名正在日日剥夺我写出好作品的可能。 六问《风语》是否回归理性? 您曾说《暗算》是比较本能的创作,那么《风语》是否回归理性? 麦家:我在创作《风语》的时候,有一种近乎执著的坚持,那就是我尽最大的努力,把我自己从作品中抽离出来,不让自己的情绪去给作品带来主观层面的负影响。《风语》故事其实就是两个男人的对决。另一方面,我手握有大量素材。陈家鹄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人谈之色变。当然,生活中没有哪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能有那么丰富的经历和故事,人物总是博采众长融化而成的,像打铁一样,有些材料,要重新铸造。我坚信,你不可能在《风语》中看到《暗算》的半点影子。 七问作品得益于曾在情报部门工作过? 您曾在像701这样的部门工作过,对于平凡人而言已经很传奇了,能够介绍一下这段经历吗?这段经历给你的作品带来怎样的养分? 麦家:我上的大学是一所专业培养情报官的学校。毕业正常地去了军队一个情报部门工作。正因为没这个了解的过程,所以我才会从虚构中去满足。这群人其实一直生活在我的想象中。我经常给人打一个比方,比如你到河里去抓鱼,一条鱼你抓住了,吃了它,你可能很快就会把它忘掉,但如果抓到了,转眼却又从你的指缝中逃走了,这条鱼就永远在你的记忆中,而且你会把它想象得特别大。 八问获得茅盾文学奖后开始狂妄? 您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也得过最佳编剧奖项,有人说你开始狂妄? 麦家:我非常感谢授予我这些奖项的评委,更感谢喜欢我作品的读者和观众。当然,我也很清楚,获奖并非就等于我是最好的,我只是一个幸运的人,在运气面前,我其实学会了诚惶诚恐。 九问《风语》会成为谍战小说的终结者? 评论家谢有顺表示,他非常乐于见到《人民文学》高格调地定位你的新长篇,“麦家作为谍战小说和谍战影视热的肇始人,他的《风语》达到的高度,将预示着这类小说行将走向终结。”你怎么看待这个评语? 麦家:评论家也是读者,读者有误读作品的权利,也有捧读的权利。我觉得他是在捧读我,我像所有人一样,听了好话总是高兴的,但不会因此而听不得坏话,但可以肯定的是,《风语》是我最后一部谍战小说。 十问接下来会写爱情小说? 接下来会写哪种题材? 麦家:还没想好。一直说我要写爱情小说,但是怎么写现在还不知道。我本人认为现代人不相信爱情。其实从写《解密》、《暗算》时我都强调,人要有一个信念,精神对人的价值,那是因为我对这个时代做出的一个判断,现代人缺少信念,精神比较空虚。所以我才写内心。另外我觉得现代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情的物化,爱情完全物质化,没有我们那代人认为的那种纯真、诚恳、浪漫的爱情,那我想我能不能在纸上给大家一些探索?至于写什么现在还没想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