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图书搜索:    
媒体报道

《红白黑》书评:跨文化生存, 远行者的悲伤—by《深圳特区报》
(发布日期:2012-9-11 15:26:11)  浏览人数:2117
分享到: 更多

当国内众多作家都在自我重复的写作中自得其乐时,这位海外作家却依然在追求一种先锋叙事,也在顽强地表现一种思想力。这是一部海外题材的奇特小说,“红白黑”的书名似乎有些过于直露,而最初在《收获》杂志发表时的名字却是“致命的远行”。这“致命的远行”中有一种悲伤。

乍看《红白黑》这个题目,感觉很是诧异,加上图书的封面设计上也都是充满了红、黑等深重的色彩元素,着实让我有种没来由的厚重感存在。仔细品读完这部小说,这种感觉更是久久萦绕。

鲜为人知的高干子弟海外生活、草根华人的异邦经历,命运使两类不同的人群有了戏剧性的交集。这故事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作者用质朴简练的语言和扎实的故事铺陈,将上一代的命运与遭际和当代海外移民相结合,展现了一批远行的华人红白黑三道曲折离奇而又充满偶然性的故事。

小说的情节以一对原本属于两个世界的夫妻展开,他们既有纠结不清的人生重叠,又各自拥有自己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女主人公杨虹从小是众人眼中的小公主,少年时代却经历了父亲的自杀,此后一路坎坷,多年后重获机缘再度融入了原本就该属于自己的那个红色圈子。可在一路行来之后,杨虹在异国他乡却选择了放弃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宁愿独自在海滩边做个朴素的小商贩。诚如作品里面描写的一样,这就宛若一个长征路上寄养在老乡家中的婴儿,长大后虽然回到了原本的圈子,却猛然发现自己的追求反而是那些最为平淡不过的生活。他们与父辈们的生活已渐行渐远。

男主人公谢青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走的是一条充满了血腥的危险之路。而谢青这个以开货车为生的穷人家的后代,居然就在那样一片荆棘丛生的险恶黑道中谋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红白黑》对于黑社会的描述,不是《教父》那般的磅礴大气,也不像国内黑道小说那般将黑社会的大哥赋予神话般的描写,而是运用最为朴素的笔法,写出了一个一直浪迹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在面对人生时候真实的那种不由自主的抉择。一如那些原本生活在贫困中的偷渡者们,为了那充满了无限幻想的富贵生活,纷纷踏上了不归之路。

陈河在写出这种感触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造作,而是利用极尽平淡的笔墨不慌不忙地道出了特定人群的悲伤。或许只有如陈河这样真正在国外旅居多年的异乡华人才能写出这份真实。这也是这部小说真正让我感到厚重的原因:陈河是首届“郁达夫小说奖”的获得者,他出国之前当过兵,办过企业,做过温州市作协的领导,1994年远走阿尔巴尼亚,开始海外经商,做过小贩,卖过药品,经营过饭馆,期间曾经历动乱,遭遇绑架,几经辗转,现旅居加拿大。在这“致命的远行”中,他始终怀揣着对文学的虔诚之心,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一直未减,也正是因此,才有了这部《红白黑》。 因此《红白黑》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能够让你读来欲罢不能的以编造曲折故事为核心的小说,却是一部真正的国人在异国他乡谋生的全景图。

《红白黑》用一个时代的时间,揭示了一代华人“致命的远行”。这黑道与白道之间混沌莫名的命运转变,不能不让人称奇。他们在这致命的远行中踏进了难以预料的命运漩涡,他们一旦开始了远行就无法再回去。命运变化莫测,心就再也回不去了。

这是一种跨文化生存的沧桑感、命运感和荒谬感,这一切构成了人们无法逃避的悲剧。

陈河的作品里有两种东西非常珍贵,一种是被我们很多作家所丢弃的思想力,这使作品呈现出故事之外和故事之下的深度;二是叙事的自觉,这是一种先锋文学的精神品质,而当今国内很多作家都在自我重复的写作中自得其乐。这些品质源于作者对小说文本的敬畏之心。用《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的话来说,陈河的作品呈现出的正是我们当今文学所稀缺的品质。

    来源于: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2-08/31/content_2184855.htm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2023 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2061212 传真:010-82061212-8002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7号德胜国际E座101室
Copyright @ 2023 www.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6371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1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