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图书搜索:    
品牌活动

《解密》英文版破中国小说海外首日销售纪录
(发布日期:2014-3-28 10:41:51)  浏览人数:2868
分享到: 更多

   

    3月18日,麦家的经典密码小说《解密》的英译开始在美、英等21个英语国家上市。《解密》英文版在海外上市的第一天,就成功打破中国作家在海外销售的最好成绩。当其他中文作品数年来一直在亚马逊上排名十几万甚至几百万的时候,《解密》在不到20个小时内,就闯进英国亚马逊图书总榜前5000名,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的前10000名,这是中国图书作品的历史最好成绩,而之前的中文作品最好排名是第49502位。

《解密》中文版由精典博维出品

15%版税创纪录

中国作家海外高版税第一人

麦家在海外市场的被认可,也许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每日电讯报》铺天盖地的报道有关。近日,英国头号报纸《每日电讯报》又做了上万字的报道,盛赞《解密》是一部“你不可错过的中国小说”。美国最大出版社FSG的总编辑艾瑞克预言:“麦家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你们没听说的最受欢迎的作家。”

此次《解密》在海外出版规格之高史无前例,首先,两家出版社均为国际出版界“超级豪门”:英国是大名鼎鼎的伦敦企鹅总部,美国是被誉为“诺奖御用出版社”的FSG出版集团。其次,出版社支付麦家高达15%的版税,已与国际一线畅销作家并肩。而在此前,中国作家海外出版的版税一般只有7%、8%,10%已是凤毛麟角,15%的版税不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已是超级畅销书作家才有的厚遇。

麦家作品的海外代理谭光磊介绍,麦家五六月份会到美、英、加、澳四个重要英语国家的11个城市进行环球宣传。“这是国际一线明星作家才有的待遇。”

企鹅经典文库

收录的第一部中国当代作品

此次企鹅出版社打出宣传语:“2014年最出人意料的悬念作品”、“中国最重要的文学现象登陆西方”。此前,中国大部分当代作家作品只能被企鹅亚太地区签约出版,更遑论收入象征着荣誉和权威的企鹅经典文库。该文库自1935年8月诞生以来,早已成为国际文学界最著名的品牌,其收入的作家有:马尔克斯、乔伊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弗洛伊德、乔治·奥威尔、纳博可夫、海明威、萨特等,几乎涵盖了世界所有重要作家。该文库亦收录过中国作家的书,但不多,继《红楼梦》之后有鲁迅的《阿Q正传》和钱钟书的《围城》、张爱玲的小说集《色戒》。《解密》是迄今唯一被收进该文库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

《解密》英译本上市前一天,满头银发的企鹅前总裁马金森风尘仆仆地来到杭州西溪湿地,给麦家送上第一本精装《解密》英文书。去年企鹅与美国兰登书局合并后,马金森出任企鹅兰登集团董事局主席,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出版界第一大佬。他的到来让麦家受宠若惊,麦家亲自下厨给远道来的贵宾做了一顿饺子宴。席间,马金森对麦家说:“这是我履新职来第一次给作家送书。我们现在每年出版12000册图书,但中国作家的书还是很少。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一份期待,希望通过你,让我们能淘到更多中国作家的‘金子’。”

美国最大出版商

出版的第一部中国作家作品

FSG是美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出版商业集团,有“文学帝国守护神”之美誉,旗下有22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因而也有“诺奖御用出版社”的俗称。当今美国最热门的作家,《自由》、《纠正》的作者乔纳森·弗兰岑和《2666》的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也是它的签约作家。麦家之前,它从未出版过中国作家的书,麦家成了FSG书单上的第一位中国作家。

麦家作品的海外代理谭光磊介绍说:“我们曾给FSG推荐过9位中国作家的14本书,由于种种原因最后都没有签下单。直到2012年,我们把麦家介绍给他们时才实现零的突破。FSG总编辑艾瑞克·钦斯基看过书稿后说‘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如此痴迷于一本小说’,迫不及待要出版这本书。”付梓前,他在扉页给读者致信称“麦家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你们尚未听闻的最受欢迎的作家”。

麦家:这其中有巨大的偶然性

记者:你始终觉得自己的书如此受西方青睐是一个偶然?

麦家:我今年都50岁了,这是我第一本英语小说,说起来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某种意义上说,我这种状态就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现状。并不是说你在国内有影响就可能,其中有巨大的偶然性。如果我的翻译当初没有在机场书店看到我的书,他的爷爷没有从事情报工作,可能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了。我只能说自己在合适的时候遇到了合适的人,说是机缘巧合,或是运气吧。

记者:能说说《解密》是在什么样的机缘下,企鹅社找到您要出英译本?

麦家:我的那位翻译Olivia Miburn,她中文名叫米欧敏,她在上海坐飞机,在机场逛书店看书的时候看到我的《解密》和《暗算》两本书,书封面介绍这是写密码破译专家的书。特别巧,她的爷爷是“二战”时期的情报人员,和阿兰·图灵是同事。她看过之后觉得很好看,决定翻译给爷爷看,根本没想到要和出版方联系,就自己先翻译了8万字。后来她碰到了著名的汉学家蓝诗玲,鲁迅就是她翻译的。蓝诗玲是她在牛津的博士同学,和出版社很熟,就拿着这8万字给企鹅看。他们看到我的书觉得很意外,觉得中国作家竟然能写出这种书来。

记者:有外媒评价这本书的翻译“颇有古风”。

麦家:我的翻译和我、和出版社的关系都很神秘。她是个英国人,两岁就跟着父母到中东去,父亲是土耳其语教授,母亲是波斯语教授。她问父亲世上最难学的语言是什么,父亲说是中文,她就决定学中文。她考上了牛津,从本科读到博士。她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先秦文化和吴越古汉语。在翻译我的书之前,她读的中文书全部都是孔孟的书,年代最近的是冯梦龙的。她的工作是在韩国首尔国立大学教中文,她曾经一直觉得,翻译是非常低档次的事。

记者:能不能说悬疑、破译密码等,其实也符合西方读者的口味?

麦家:我也很好奇,就问他们为什么要翻译我的书。他们回答很简单,就觉得好看。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书其实没有地域性,同以往西方理解的文学不太一样。之前我们国家走出去的文学都是贫穷的农村、扭曲的爱情,这些讲中国风土人情的书对西方读者是有隔阂的。

记者:听说《解密》写了11年是因为屡次被退稿?为什么会被退稿?

麦家:题材有点敏感,当时我也没有名气。早期作家成名容易点,后来的话成名很难,每个山头都已经有那么几个人了。《解密》被退稿17次,写了11年。反复地被退稿,我就回去修改,改了再投稿。退回来怎么办?我就放在抽屉里,当时很伤心、很绝望。一两个月,你好了伤疤忘了疼,就又开始折腾,又去投稿。当初觉得痛苦的东西,现在想起来都是甜蜜。《解密》就是我的磨刀石,这不是一本书,这是我的整个青春,半部人生。修改17次后,现在你们看到的就是21万字,但是最初我写了至少121万字,删掉了100多万字。加了又删、删了又加,穷折腾。很多西方评论家对我小说里迷宫一样的结构赞不绝口,因为我打磨的时间太长了。《暗算》都不是灵感写出来的,而是我的心血。我真的是下了功夫。很多作家都多多少少把自己性格投射到小说里。我身上有一种偏执的、较真的东西,也遗传到了《暗算》的主人公身上。

记者:您现在平时就待在“麦家理想谷”?它是个私人图书馆?

麦家:是个书吧,我希望让喜爱文学的年轻人到我这里来,可以免费地读书、免费地喝饮料。如果被我看中的年轻作者,还可以在我这里免费吃住两个月。我有个公共邮箱,一个月给我寄来的稿子有上千万字,我就雇了四五个编辑,淘出100万字来,我再看。起因其实很简单,我觉得这些年有名有利,都是文学给我的,我还想还给文学。我和有些作家不一样,有些作家是一夜成名,我是从1986年开始写,到2002年才出第一部长篇。我的那种被埋没、被打压的感觉可以想象。现在的年轻作家,肯定也在经受我曾经经受过的那些事。

记者:这次你签的美国FSG出版社是个诺奖获得者辈出的出版社。

麦家:我只有一个身份,作家。如果有时间、有心情,就继续写一点自己擅长的小说。我在媒体上已经宣布过了,我永远不可能得诺奖。FSG确实已经有22位诺奖的获得者,我就简单地回答,永远不可能得。其实每个大牌的出版社都有几个诺奖获得者,只能说明这个出版社很厉害而已,不代表我也会得奖。

记者:不少英美的评论家都用“好看”形容你的小说。

麦家:应该说我的小说还是很强调故事性,强调悬念的设置。在这种新媒体时代,小说家可以说被逼到了墙角的墙角,唯一的一个阵地就是讲好故事,通过故事去征服读者。上世纪80年代,大家会带着一种研究的目光去看待你的小说,现在的人没有这种耐心。我也是这样,这个时代会裹挟着你往前走,阅读的耐心和接受度已经被无限地降低了。上世纪80年代开始看文学作品,一年中国就出5本长篇小说的话,讲的不好听一点,你好看我也得买,不好看我也得买。现在每年出5000本小说不止,谁能读得过来啊,我撑死了就读50本差不多。挑选其实就是凭个感觉,觉得这个书好读。

记者:你觉得现在中国作家在讲好故事方面擅长吗?

麦家:中国的传统作家其实是抛弃故事,有点误入歧途了。中国的网络文学为什么会那么兴起,就是传统的作家不会写故事、瞧不起故事。我们这一代作家,包括我自己,都曾经有一度瞧不起故事。甚至文学界有这样流行的说法:如果谁的小说可以用几句话来总结出主题,那这肯定是差的小说。我个人觉得,经典的小说肯定还是靠故事支撑的。

记者:但是也有人质疑网络文学只有故事,没有带给人思考的内核。

麦家:我的小说一度因为故事性强,被认为是文学性太弱。这种偏见持续的时间比较漫长,导致了我们的网络文学特别兴起。网络文学就是赤裸裸地给你讲故事,你到西方去,有没有这么兴盛的网络文学?没有。不过网络文学的变相兴盛,是我们这一代作家没有在小说的可读性上满足读者的需求。网络文学又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过于为故事而故事了,我们传统作家可能是过于为了主题而写作,以至于把故事的主干都压垮了。我们写出来的小说太难看了,说好听一点是太深刻了,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太艰涩了,所以读者抛弃了小说。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3-2023 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2061212 传真:010-82061212-8002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7号德胜国际E座101室
Copyright @ 2023 www.jingdianbowe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精典博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0906371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163号